今天
《她书屋》专栏
给您带来一篇文章
——《新四军来到咱殷家浜》
那天,小勇和哥哥在家里做了晚饭,开开心心等爸妈回来吃晚饭。小灶上的两个铁锅里,一个锅空着,一个锅里闷着菜饭,饭香浓浓的飘在屋子里,小勇的肚子“叽里咕噜”叫起来。他们中午吃的咸菜疙瘩汤,就是面团和咸菜一起煮的。面粉是妈妈到姚老爷家的磨坊去磨的,妈妈说,面粉要省着吃,不能天天吃。今天他们还炖了一碗蛋,蛋炖在饭锅上,满屋子都能闻到蛋的清香。他们要等爸妈回来了才能吃晚饭。
爸妈一大早就到钱老爷家去夹泥了。钱老爷家是买得起化肥的,但是因为化肥少,很难买到,所以他们家也需要雇人给他们夹泥,到时候还要雇人把泥和草混合在一起做成肥料。没有肥料,种出来的稻子是瘪的。每年,小勇的爸妈一夹好自己家的泥,就会出去做短工,帮钱老爷家夹泥。给财主家干活非常累,钱老爷为了让人多干活,就让他们摇大船。要夹满一大船泥,还要把泥舀到岸边的泥塘里,不起早那是根本完不成的,所以小勇的爸妈每天都要起早,日出之前必须要已经在干活了,要不然天黑都干不完这些活。小勇最喜欢盼着爸妈夹泥回来,因为要是在爸妈夹泥的时候带回来一点战利品,他们就有可能吃到塘鳢鱼炖蛋啥的。如果他们往阳澄湖去,还会有鳗鱼啥的带回来。阳澄湖里的鳗鱼鲜得不得了,小勇虽然只吃过一次,但是他觉得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味道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敢往阳澄湖去夹泥,只有那些经验丰富的农民才敢去。附近的河浜里已经没有多少淤泥了,所以大家才会冒险摇着船进入阳澄湖。那里去夹泥非常危险,要是夹了满仓的泥,正好遇上风浪,就会遭遇沉船。上次就有人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们夹了满满一船泥,结果起风了,船来不及进港避风,就发生了翻船的悲剧。不过,去阳澄湖夹泥回来,也会有一些小小的回报,一些螺蛳呀,一些河蚌呀,一些小鱼呀啥的会从船舱的淤泥里游出来,把它们收集起来,会是一顿丰盛的小菜呢。
晚上,不常来的姚老爷提着一盏防风灯到小勇家来了,他们一家人都感到很意外。爷爷连忙把姚老爷迎进家门。姚老爷和小勇的爷爷是老哥们,从小一块儿长大。一家人都围着姚老爷坐下来。
姚老爷望着他们,笑眯眯地说:“明天呢有一支新四军的抗日队伍要来我们村——”
“真的?是真的吗爷爷?”小勇禁不住跳起来问。全家人眼睛都亮了,都等着姚老爷説。
“是真的,”姚老爷点点头说,“人多,大约有个,我家里可以住一些,隔壁庙里可以住一些,其余的我想安排到各家各户住。”
“没问题!”爸爸很高兴地说。“两个孩子早就在盼着抗日队伍来这里呢,没想到会来我们殷家浜。”姚老爷是出名的老好人,他替新四军想办法,谁也不会觉得惊讶。
“是吗?”姚老爷赞许地看了看小勇和大勇。
“嗯,是的爷爷。”小勇抢着回答。哥哥没回答,只腼腆地笑着,但是小勇看得出,这会儿哥哥心里一定比谁都开心呢。
“爷爷,是叶飞的部队吗?”小勇机灵地问。
“是。”姚老爷点点头说。
“真的?”小勇又跳起来,抱着哥哥,大叫大嚷,“真的是叶飞!哥哥,真的是叶飞要来了!”
妈妈也笑着说:“姚老爷,我们家可以住的,尽管来好了。”
“好,”姚老爷很高兴地说,“那就这样说定了。”说着姚老爷站起来要走了。
“行的,姚老爷,没问题的。”爸爸说着,送姚老爷出门。他们一家人都一起出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勇才从床上爬起来,就听到外面有人在喊:“新四军来了!新四军来了!”接着就是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小勇大吃一惊,慌忙奔出门去。大家都在朝村口跑,小勇也跟着跑。跑到他们村口的小桥口,已经有很多人围在那儿了。大家都伸长头颈朝西南方向张望。看见了,就在不远处,一列长长的队伍从渭泾塘方向朝着他们这边大步走来了。小勇觉得自己的心在“咚咚”直跳,他心里一直盼着新四军来,没想到现在新四军真的来了,而且是叶飞的部队!姚老爷也在欢迎的队伍里。队伍里有人在说,这是毛主席的队伍,有人说,这是专门打日本鬼子的队伍,有人说,这是叶飞的队伍。但是小勇觉得大家都知道,这是他们穷人自己的队伍。初升的太阳泛着红光,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小东他们爬在那棵构树上看。从那里可以看到队伍的末尾在哪里。
队伍经过潘家浜村,潘家村的村民们都跑到村口欢迎。大家脸上都是笑容。队伍走过潘家村村口,朝着殷家浜小石桥走来了。殷家浜人人都扬眉吐气,个个都趾高气昂,对岸的潘家浜人呢,只能伸长脖子眼睁睁看着新四军队伍长龙一样从从他们潘家村走过。
新四军好神气呀,穿着蓝灰色的军装,背着军被,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着小石桥走来了。大家让出一条路,盯着新四军队伍看。这时候大家不再“嘻嘻哈哈”了,很多人都在窃窃私语。不知什么时候,小勇发现哥哥挤在自己身边,他立刻抓紧哥哥的手,哥哥轻轻在他耳边说:“看见了吗?走在前面的就是叶飞。”
“真的吗?”小勇问。
“嘘!”哥哥说。
“嗯。”小勇兴奋地点点头。
这时,新四军的队伍忽然乱起来了,原来他们都在抢新四军了,小勇立刻明白,慌忙拉住旁边两个新四军叔叔的衣服不放。他们一个是高个子叔叔,一个是矮个子叔叔。
“小朋友,你是想让我们到你家去吗?”高个子叔叔笑着弯下腰问小勇。
小勇点点头,脸涨得通红。
矮个子叔叔一条手臂搭着他的肩膀问他:“小朋友,你叫什么呀?”
“我叫小勇,我哥哥叫大勇。”小勇说着,回头朝站在后面的哥哥看看。
高个子叔叔拉住哥哥的手笑着说:“你们是弟兄两个呀。”
“是呀,”小勇骄傲地说,“我哥哥还认识叶飞呢!”
“真的?”两个叔叔都非常惊讶。
“小勇!”哥哥连忙阻止小勇,他的脖子都红起来了。
小勇抢到的这两个叔叔,一个是高个子,一个是矮个子。高个子的是阿丁叔叔,矮个子的是小松叔叔。他们高高兴兴地把小松叔叔和阿丁叔叔领回了家里。
一回到家里,小松叔叔和阿丁叔叔一放下行李和长枪就开始抢着干活,他们一个扫地,一个抢着去给他们的水缸挑水。
这时候爸爸妈妈回来了,当看到有新四军在帮着干活,非常惊讶,妈妈急忙抢下他们的活,不让他们干,让他们坐着,小松叔叔和阿丁叔叔哪里肯坐着,还是要干活。哥哥偷偷告诉爸爸妈妈,这两个叔叔要住在他们家。爸爸妈妈都点头了。爸爸想了想,轻轻对他们说:“你们睡灶间,两个叔叔睡小屋。”小勇和哥哥马上点头。爸爸去拆门板。他说,这两扇门板正好卸下来可以做床板。
门是最简单的那种榫卯结构的,只要抱住门板,轻轻往上一提就能拆下来。爸爸抱住门板轻轻一提,门板就从卯榫结构里脱落下来了。
爸爸指挥小勇和哥哥去外面找砖头或是石块。他们用这些砖头和石块叠起来做墩子,然后叔叔们把门板往上面一搁,两个铺一会就搭成了。妈妈拿出了他们以前用过的旧蚊帐,张罗着要给叔叔们安起来。这活也被叔叔们抢着去做了。妈妈看插不上手就悄悄地去做饭了。
爸爸拿出一袋米,那是抗租时藏起来的。妈妈总是舍不得烧白米饭,每次烧饭都要放野菜,这样才能不那么快就把这些粮食吃完了,而且他们中午从不煮米饭,但是妈妈今天破例,要煮米饭了。
这些米都是爸爸在石臼里用棍棒自己舂的,把谷子外面的一层壳舂干净就好了,他不舍得把米舂得太干净,他总认为把米舂得太白太浪费了。
小勇很得意,他们家居然有两个新四军叔叔,他想去看看别人家是个什么样子,在做些什么,于是就朝外面跑去。
跑了一圈,只见家家户户都可以看到新四军的身影,他们有扫地的,有挑水的,有洗衣服的,有和老人说话的,他还看到一个新四军姐姐在帮殷家奶奶缝补衣服,看着就像一家人那样亲。
小勇一直跑到后浜,各家都这样。他正要转身回去的时候,忽听桃子在喊他。
“小勇,哎,小勇。”桃子在古香庵门口朝他招手,他连忙朝桃子奔去。
桃子是他的好朋友,他是姚老爷的孙子,和小勇同岁。他的真名不叫桃子,他叫姚木华,他叫桃子是因为他们家里的那几棵桃树。姚老爷和那些财主不同,他虽然不是财主,但是他们家祖上是有几块田地的,所以他们家是大户人家,但是他们一家人对村子里的穷人都很好,就连他们去偷他们树上的桃子,也不会挨骂。姚木华反而还会偷偷摘了桃子送给他们吃,所以小伙伴们都喊姚木华桃子。
很多人都来古香庵看新四军。有些新四军在里面开会。这座古香庵就在姚老爷家西边,四周由围墙围着,西对岸就是潘家浜。一座小木桥把殷家浜后浜与潘家浜后浜连接起来。潘家浜的人接连不断地从小木桥上过来看。这座小木桥很高,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很多人不敢走,担心这桥会突然散架了。姚大爷是这里的看庙人。庙里小勇太熟悉了,有好几间房子,中间一个屋子供着佛像。
“知道吗,新四军的指挥部就在这庙里,叫江抗二路指挥部。”桃子告诉小勇。
“江抗二路指挥部?”小勇问。“你怎么知道?”
“是我爷爷说的。”桃子说。
“你爷爷说的?”小勇惊讶地问。
“嘘,轻点!”桃子连忙制止小勇。
“怎么了?”小勇不解地问。
“告诉你吧,”桃子让小勇耳朵凑过来,悄声说,“我爷爷和叶飞团长是朋友。”
“哦。”小勇点点头。
“叶飞团长还住在我们家小屋里。”桃子得意地告诉小勇,两颗虎牙似乎也在一起笑。
“真的?”小勇惊愕地望着桃子。
“真的,”桃子说,“我们已经把那两间小屋里的东西搬出来了。”
“真好,桃子,”小勇羡慕地说,“你可以天天看见叶飞团长了。”
桃子骄傲地一笑说:“那当然。”
作者简介
鹿鸣,生于江南水乡苏州地区。热爱孩子,和孩子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受其教育、影响的孩子总是保持童真、充满想象力。长篇小说《草原之鹰》获第二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之“潜力奖”。长篇童话《流星男孩》获“大白鲸”杯金鲸奖。长篇儿童小说《本草成都》出版。《呼伦贝尔大草原》获“首届大自然儿童文学奖”之“白桦奖”。
党史上的今天
★年7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年7月20日至25日 中华全国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年7月20日 前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和夫人从海外归来,抵达北京★年7月20日湖北武汉爆发震惊全国的抗议和声讨中央代表团代表事件,即武汉七二○事件★年7月20日至23日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同时举行
记得点赞+在看,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