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DECEMBER
冬天快乐
“生活,是很好玩的”
是他的一句名言,代表了他的人生态度。
他以一颗赤忱之心,
把一切都写活了。
冬
日
美
好
HELLODECEMBER
■DECEMBER
这本书是备受推崇的“生活家”汪曾祺的散文精选集。
生活家,就是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有趣之人。
汪曾祺就是是一位生活家。
写字、画画、做饭,明明是最平常普通的日常,他却深得其中的乐趣。一个平凡的景,经过汪曾祺的视角,便美得天真烂漫。
这本书分为有味、草木和春秋三辑,从美食、植物、旧事等三个部分来展现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
说来惭愧,这本超级有意思的书居然因为陆陆续续很多推不掉的学业安排不得不被迫中断好多次,已经看了太久太久。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完,但是读汪曾祺写美食实在印象太深刻了,没有想到学生时代那篇人人读了都要馋三天的高邮鸭蛋,居然被我无意中找到了出处。我自诩是一个喜欢吃喝玩乐的肥仔,但看到真正对吃有研究的人对食物的描述还是羞愧于自己读书太少词汇也过于贫瘠。
“读一点他的散文,你会更热爱这个世界。”
冬“”
日
美
好
HELLODECEMBER
■DECEMBER
有味章//
1、高邮人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人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作“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
2、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好了,装在络子里。
3、塘鱧鱼亦称土步鱼。《随园食单》:“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虎头蛇即虎头鲨。这种鱼样子不好看,而且有点凶恶。浑身紫褐色,有细碎黑斑,头大而多骨,鳍如蝶翅。这种鱼在我们那里也是贱鱼,是不能上席的。
苏州人做塘鳢鱼有清炒、椒盐多法。
我们家乡通常的吃法是氽汤,加醋、胡椒。
虎头鲨氽汤,鱼肉极细嫩,松而不散,汤味极鲜,开胃。
4、砗鳌,我的家乡叫馋鳌,砗鳌是扬州人的叫法。我在大连见到花蛤,我以为就是砗鳌,其实不是。形状很相似,入口全不同。花蛤肉粗而硬,咬不动。砗鳌极柔软细嫩。阵鳌好像是淡水里产的,味道却似海鲜。有点像蛎黄,但比蛎黄味道清爽,比青蛤、蚶子味厚。砗螯可清炒,烧豆腐,或与咸肉同煮。砗鳖烧乌青菜(江南人叫塌苦菜),风味绝佳。
5、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作“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
6、萝卜原产中国,所以中国的为最好。
有春萝卜、夏萝卜、秋萝卜、四季萝卜,一年到头都有。可生食、煮食、腌制。萝卜所惠于中国人者亦大矣。美国有小红萝上,大如元宵,皮色鲜红可爱,吃起来则淡而无味,异域得此,聊胜于无。爱伦堡小说写几个艺术家吃奶油蘸萝卜,喝伏特加,不知是不是这种红萝卜。
冬
日
美
好
HELLODECEMBER
■DECEMBER
7、狮子头是淮安菜。猪肉肥瘦各半,爱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要“细切粗斩”,
荸荠切碎,与肉末同拌,用手捏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锅略炸,至外结薄壳,捞出,放进水锅中,加酱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汤放入大盘。
狮子头松而不散,入口即化,北方的四喜丸子不能与之相比。
8、常喝豆汁儿,会上瘾。北京的穷人喝豆汁儿,阔人家也爱喝。梅兰芳家有一个时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
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和奶酪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9、野鸭的吃法通常是切块红烧。清炖大概也可以吧,我没有吃过。
野鸭子肉的特点是:细、酥,不像家鸭每每肉老。野鸭烧咸菜是我们那里的家常菜。里面的咸菜尤其是佐粥的妙品。现在我们那里的野鸭子很少了。前几年我回乡一次,偶有,卖得很贵。原因据说是因为县里对各乡水利做了全面综合治理,过去的水荡子、荒滩少了,野鸭子无处栖息。
鹌鹑是网捕的。我们那里吃鹌鹑的人家少,因为这东西只有由乡下的亲戚送来,市面上没有卖的。
鹌鹑大都是用五香卤了吃,也有用油炸了的。
10、江南人惯用芝菜包春卷,包馄饨,甚佳。我们家乡有用来包春卷的,用来包馄饨的没有,我们家乡没有“菜肉馄饨”。一般是谅样。
荠菜绰熟剁碎,界首茶干切细了,入虾米,同拌。这道菜是可以上酒席作凉菜的。酒席上的凉拌荠菜都用手转成一座尖塔,临吃推倒。马齿苋现在很少有人吃,古代这是相当重要的菜蔬。苋分人苋、马苋。
人觉即今苋菜,马克即马齿苋。我的祖母每个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我有时从她的盘子里拿一个,蘸了香油吃,挺香。马齿苋有点淡淡的酸味。
11、“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宴会上烹大虾(得是极新鲜的),大都剩不下。
■DECEMBER
12、
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
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
13、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
/p>
“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这在山西是大事。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我和贾平凹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氽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作老友”。
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是名菜。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
14、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
15、我的家乡本是个穷地方,灾荒很多,主要是水灾,家破人亡,卖儿卖女的事是常有的,我小时候就见过。现在水利大有改进、去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也没死一个人,王西楼所写的悲惨景象不复存在了。想到这一点,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欣慰。
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了。
16、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比如广东人吃蛇,吃龙虱;傣族人爱吃苦肠,即牛肠里没有完全消化的粪汁,蘸肉吃。这在广东人、傣族人,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他们爱吃,你管得着吗?不过有些东西,我也以为不吃为宜,比如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
17、第一,我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
这最后一点似乎和前面几点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这是很重要的。
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
第二,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
许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莴笋,其实原来都是外国菜。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多人吃不惯,现在不是也都很爱吃了么?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你当然知道,我这里说的,都是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的问题。
18、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
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看书时读到这些语段,顿感汪曾祺对生活和美食的敏感与热爱,能用最简单的言语描述最熟悉的食物,仅仅是文字却好似描述了一幅动图,那便是不简单。
谁能想到汪曾祺一生颠沛坎坷,却写出了今人所没有的慢与闲。
平常的一草一木,一茶一饭,因他而变得生动有趣。
他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THEEND-
/
关
注
我
们
/
文字
汪曾祺hug
排版
hu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