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友好’就是让顺德的制造业企业逐步实现综合成本最低、生产效率最高、市场竞争力最强。”
“以效益意识充实城市的里子,以精品意识美化城市的面子,把城市建设成人民想要的样子。”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治水最终目标是兴城。”
“剑指干部队伍中‘事不关己’的看客心理、‘明天再改’的侥幸心理、‘好好先生’的圆滑心理。”
12月30日,年最后一个工作日,顺德区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代表区委常委会作报告。这份万字报告,金句频出,从七大方面阐述未来一年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路线图。
作为全省重要的制造业大区,顺德工业总产值去年突破1万亿。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为广东制造贡献顺德力量,顺德将打出哪些新战法?
12月30日,顺德区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蒋晓敏摄
关键词1: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
吹响“制造业当家”新号角
纵观报告全文,出现达26次的“制造”是最关键的主题词,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区,着力厚植发展优势,全力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
制造业是顺德最丰厚的家底。从年中共顺德县第五次代表大会正式确立“工业立县”战略以来,穿越40年风雨,顺德始终把制造业当做安身立命之本,始终心无旁骛支持制造业发展。
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则是顺德吹响“制造业当家”的高质量奋进新号角,这与顺德历届区委区政府坚持的工业立区战略一脉相承,更代表着顺德新时代的更高追求。
报告明确,“最友好”就是让顺德的制造业企业逐步实现综合成本最低、生产效率最高、市场竞争力最强,归根到底就是打造最适合制造业发展的土壤、生态和环境。
“最友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最’字代表我们自我批判、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坚定决心,代表我们永不停步、大胆首创、实干争先的目标追求。”刘智勇说。
顺德将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南方+蒋晓敏拍摄
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顺德区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的决定》(下称《决定》),共九条,涉及扩空间、提效率、优配套、拿诚意、撑企业等方面,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力求集中最优质资源,拿出最精准举措,支持企业扎根实业、精耕制造,创新发展、走向全球。
根据《决定》,顺德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长期稳定在55%—60%左右。为此顺德将促进“草灌乔”全面发展,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力争3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家,加速从万亿工业强区迈向1.5万亿新台阶。
此外,促进家电支柱产业,机械装备、金属制品、汽车配件、黄金珠宝、建材、家具、五金、涂料等优势产业,机器人、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并把科技创新作为制造业强区的第一动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力争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超过5%。
土地空间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会议透露,今年顺德全年出让工业用地亩,新引入超亿元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就在12月30日,美的百亿项目首期亩用地落子北滘,剑指全国工业4.0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低碳绿色园区。
今日的投资就是明日的增量。年—年顺德将每年挂牌出让亩工业用地,每年将为顺德新增工业厂房面积超过万平方米。与此同时,顺德将打好稳商安商组合拳,把本土企业增资扩产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招商,并以投行方式做产业培育,紧盯大湾区、长三角和头部央企,集中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育顺德未来新增长极。
在配套支撑体系方面,顺德将打造全国最大的工业设计基地,加快国家综合保税区的规划建设,深化顺德港、北滘港与蛇口港的“河海联运”,打造珠三角效率最高的内河港,力撑“最友好制造业强区”。
“坚决消除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企业在顺德发展顺心舒心,永远不用走后门、拉关系、托人情!”刘智勇强调,顺德将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形成办事最简、审批最快、监管最实、服务最优的政务服务体系,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全区干部行动自觉。
关键词2:美城兴城
打造高品质现代魅力之城
突出制造业当家之外,报告另一个关键词是城市大建设。如果说从人类现代文明进程看,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有机的力量,那么对顺德来说,城市能级的提升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是相互作用和促进的过程。
报告提出,以效益意识充实城市的里子,以精品意识美化城市的面子,打造高品质现代魅力之城。
为此,顺德将以美学思维推动城市建设,扮靓城市颜值;以高效思维优化交通体系,提升城市效率;以精细思维推动城市管理,涵养城市气质;以策划思维开展城市营销,彰显城市魅力;以都市思维推进乡村振兴,镌刻都市乡愁。
城市之美,美在气质,美在品味。报告强调,坚持无美学不设计、无设计不开发,精心把控城市立面、色彩、中轴线、天际线,精心开发TOD项目等关键节点,营造面上显风貌、线上有特色、点上出精品的美学城市。
今年,顺德迎来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顺德段、佛山地铁三号线首通段通车,接下来顺德将力争佛山地铁11号线早日动工、广州地铁26号线顺德段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研究接入更多广深轨道线路,打造总里程数超百公里的两横两纵地铁骨干线网。加快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北延线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打造面向湾区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打响城市知名度,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驱动力。刘智勇要求,要以策划思维开展城市营销,整合全域全媒体资源,挖掘城市亮点卖点,整体输出一批超级营销产品,精准打造世界美食之都等超级城市IP。
美城兴城的另一篇重要文章是治水大会战。过去一年,顺德累计拆除涉水违建超万平方米,基本完成清拆任务;用一年时间潜心摸清试点联围污染底数,成果准确率达98.2%;两大试点联围工程顺利开工,美岸示范项目为群众新增超23万平方米亲水空间,以水兴城凸显新成效。
报告明确,打造治水百年工程,要把握进度与质量、投入与产出、温度与力度、点的聚焦和面的统筹四组关系。
刘智勇强调,治水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进度服从质量,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做成经得起检验的百年工程。同时坚持精打细算,打好“上级支持、银行融资、市场参与、土地升值”投入组合拳,学习借鉴全国各地治水好经验,创新举措、控制成本。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治水最终目标是兴城。未来,顺德将通过美城兴城推动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打造更多亲水近水乐水公共空间,营造抬头见蓝、近水见鱼、推窗见绿美好生态画卷。
顺德将通过美城兴城推动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打造更多亲水近水乐水公共空间。陈村宣办供图
关键词3:以人民为中心
公共服务供给向一线城市看齐
生活综合成本向三线城市靠拢
“努力在公共服务供给上向一线城市看齐,在生活综合成本上向三线城市靠拢,让顺德人民生活年年都有新提升、一年更比一年好。”报告中这段充满温度的句子引起了热议。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接力点。过去一年,顺德历史性完成17所学校新改扩建,新增学位约1.7万个、宿位超2万张,校长、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广医院易地新建项目动工,广东医科医院新院区项目稳步推进,见缝插针新建个街心公园,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接下来,顺德将实施教育“四好”工程,加快佛山一中顺德学校、华东师大二附中美的高中等10所学校新改扩建,开展老旧学校“焕新行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强化师资力量建设,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确保新聘教师质量再提升,健全校长常态化考评机制,能者上、庸者下。
顺德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确保新聘教师质量再提升。顺德区教育局供图
“要从严从紧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让学校静下来,让老师安心下来,让教育质量不断好起来!”刘智勇强调。
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顺德将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医院迈向全省综合实力15强,加快广医院易地新建、广东医科医院新院区、医院佛山新城院区建设,医院建设。
就业是一个家庭天大的事,是最大的民生。顺德将积极兑现社保降费、返还等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将员工稳在本地、稳在岗位。拓宽新就业形态发展空间,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精神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最深沉的力量。顺德将深入挖掘龙舟、粤剧、功夫、美食等优秀传统文化,打磨一批有顺德精神标识、文化印记的文艺精品,打造岭南水乡文旅高地、岭南广府文脉传承创新高地,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报告强调,常态化推动干部多平台锻炼、多领域实践,培养一批顺德长远发展需要的闯将、强将,向队伍存量要潜能,向编制使用要效益,向绩效考核要活力,让干部加足动能,减轻负担,除掉包袱,乘上快车。
“把握现在,我们必须提振信心,重拾活力。归根到底就是要彻底恢复全社会的信心,提振大家对发展的信心,增强我们对未来的信心,让企业敢生产、市民敢消费、市场敢投资!”刘智勇说,赢得未来,务必苦干实干,争分夺秒,将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带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一道,把耽误的进度赶回来,把失去的订单抢回来,把丢掉的市场夺回来,消灭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所有时间和精力用在办实事、谋实策、出实招上,努力干出精气神、干出新天地!
蒋晓敏
●专题阅读:
顺德区委第十四届三次全会
蒋晓敏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