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成都锦里的时候,看到了几幅蜀绣,都是小幅的摆件,也没能看到双面异线绣,有点小遗憾,在世面上更是很少能见到蜀绣的物件。好吧,就先了解一下蜀绣吧。
蜀绣又叫“川绣”,是在丝绸、软缎等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传统工艺,主要是指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在汉末三国时期,蜀锦、蜀绣就已经驰名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用它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从而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成都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盛产丝帛,因此,蜀锦、蜀绣的制作和生产“冠于天下”。由以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成都九龙巷、科甲港一带的蜀绣最为著名,生产品种主要有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婚奁、彩帐和条屏等。
蜀绣刺绣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多种精巧的针法。如衣锦纹满绣、线条绣、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针脚整齐,线法光亮,紧密柔和,车拧自如,虚实得体,技法精湛。蜀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绣品惟妙惟肖,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
当今绣品中,多以观赏、装饰品为主,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等,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由于历史原因,蜀绣的现状不容乐观,文革期间绣工大量流失、改行,而现在四川只有一个成都蜀绣厂,又面临企业改制问题,原有绣工年纪越来越大,难有“新鲜血液”注入,发展受阻。真的希望大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