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村庄,小河小塘就在屋前屋后。
河塘最大的特色便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埠头,这种埠头十分简陋,一些石块随意堆砌而成,深深浅浅,全由河水涨落而定。
立夏前后的一个清晨,湖州一带的村妇照例来到河塘边,埠头上便热闹起来。
而此时水中同样热闹的,是在石穴间匍匐穿梭的鱼儿,被村妇叫做荡匍。
“今天鱼多,轻点声,帮着多抓几条,我家男人最喜欢的下酒菜。”一位大嫂边笑,边拿起竹篮在石缝那儿一勺,一二条黑色小鱼儿进了篮子。
“荡匍”是湖州长兴一带的叫法,杭州人叫它土步鱼。此鱼又名沙鳢,属鱼纲塘鳢科,江苏人直称之为塘鳢鱼。
杭嘉湖一带有关这种鱼的做法最出名的有两种,一是“步鱼春笋”,再就是“荡匍蒸蛋”。
做这两道菜这10来尾鱼也着实是够了。炒春笋一般用整条,而蒸蛋,则用鱼身上取下的嫩肉。
但如果说要化腐朽为神奇,做到唯美,那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道“荤豆瓣”了。
1】一小碗,耗鱼尾,得“豆”粒
也不知道是哪位老厨子的意想天开,他发现这条黑色小鱼双颊上的腮帮肉非常特别,这地方的肉是鱼呼吸时活动最频繁的部分,鲜嫩而有劲道。而取下这块半月芽型的腮帮肉,像极了小粒的豆瓣,于是,看似奢侈无比的一道菜便出现了。
有史料为证。宋代文献《玉食批》描述“土步辣羹”时讲道:一小碗,耗鱼尾,得“豆”粒。此菜做法无从查考,但取豆瓣之法,似乎也算是“效法天地,比拟乾坤,法与阴阳,合于数术”了。
“如果家中做此菜算是奢侈了,要耗费那么多的鱼,但在餐馆却算不得什么,毕竟这鱼头本来就没什么用。”最近专注此菜的晓明师傅说,如果炒着吃或者红烧,鱼头太小一般没人在意,而此时腮帮里的豆瓣也老了,失去了鲜嫩劲。“但真要做成‘荤豆瓣’却不那么容易。”
先把鱼头一个个剪下,蒸至半熟,然后用竹签等小心翼翼把腮帮子拨开,挑出完完整整的一粒半月芽形“豆瓣”肉来。
“要盛一盘上桌,那真得多条的土步鱼儿。”取好之后的做法和火候十分要得,一边把油烧沸,一边把荤豆瓣出水后装盘加辅料。
之后沸油一淋即成。
(△油淋好的菜品)
当然,食用时间也有要求:快。
因为取“豆”不易,一般上桌前是分而食之。
细看这一小碗,一粒粒的“豆瓣”晶莹松软,藏于葱丝之间更显活泼。油淋后的半汤呈栗红,高级感油然而生。
取几粒尒汤一起送入口中,首先感觉到的是鲜,其次是Q,这“豆瓣”毕竟不同于豆腐,用牙齿轻咬的感觉非常Q,有弹牙之感。
“豆瓣”很容易咬开而不会塞牙,除了鲜味更增加了口腔的满足感。
(△取好的“豆瓣”)
2】“豆瓣”得之不易,食之更不可大意
每年的这个时候,沈宏非老师最记挂的便是这道“荤豆瓣”了,今年品尝之后他在朋友圈写下感受:“豆瓣”得之不易,食之更不可大意,盖因其乃塘鳢全身至嫩至滑之肉,入口后不及细嚼慢咽,很容易一不小心从唇舌之间直接滑落至咽喉而令人掷匙浩叹。
描述非常的有趣。
把那么难得的腮帮肉比喻成“豆瓣”,算是一种智慧,也是最为低调的奢华了。沈老师还讲了一个典故,说当年上海“海派川菜”创始人何其坤师傅(曾经是老锦江饭店和张爱玲在小说里津津乐道的“蜀腴”川菜社总厨)在为宋庆龄会家宴时,曾献上一道上海本地人饭桌上最低贱的“咸菜豆瓣汤”:汤里的咸菜是雪里蕻,这其中的“豆瓣”就是这土步鱼的腮帮肉。
《随园食单》也曾记载,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芥作汤,作羹尤鲜。
而春夏之交的现在,土步鱼鱼肥质嫩,肉白如银,较之豆腐,有其嫩而远胜其鲜。
西湖里的土步鱼更是出名。白居易离开杭州时曾写诗道:“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留恋西湖的晴好雨奇之外,其中还有湖中味美可口的鱼鲜。
清代诗人陈璨曾有一首《西湖竹枝词》来诠释白公勾留的一部分内容:“清明土步鱼初美,重九团脐蟹正肥,莫怪白公拋不得,便论食品也忘归”。清代王端履曾有竹枝词里也写道:“竹篱轻傍渔舟插,要买新鲜杜父鱼。”而据民国《萧山县志稿》载,“出湘湖者为最,桃花水涨时尤美”。
“瓦盆重叠漾清波,赚得潜鳞杜父名。几日桃花春水涨,满村听唤卖鱼声”。这是说从前“滨湖之家以瓦为阱或用破舟沉水中,隔宿起视则鱼已穴处焉”。讲的是有趣的捕捉土步鱼的方法,似乎与村妇用竹篮勺鱼同法。
遗憾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由于种种原因,土步鱼产卵的场所被破坏,土步鱼的产量已大为减少。
3】这两道和土步鱼相关的家常菜,大家可以试试
“步鱼炖蛋”是长兴当地一种最常见的吃法,将步鱼肉质中所蕴含的鲜嫩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将洗净的步鱼和蛋液盛放在一个瓷盆中,放入少量的盐,然后架在饭锅的水米之上,和米一道接受锅下烈火的考验。饭熟之时,也是这道菜成就之时,焖几分钟后揭开锅,在蛋上加上葱末,淋上酱油,倒上一些刚刚沸腾的菜籽油,就是一道完美的步鱼炖蛋。制作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味道却不一般,鸡蛋的香味沁入鱼肉之中,入口便是满嘴的鲜香。
“春笋步鱼”是杭州名菜,可以说是山珍之鲜与湖珍之美的珠联璧合,作为春令美食老少咸宜。与春笋为伍,也决定了这道菜短暂的品尝时间,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
大董点评:
小鲜成就大味
北人不解南味。
春天到了杭州,大家和我说,土步鱼,到了苏州,说是塘鳢鱼。两地都说,昂刺鱼。很多年我才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忽然我对这春天的小鱼尊敬起来。这小鱼本也是塘溪生物,同水草一样寻常。老百姓的生活在于惬意。惬意有二,一是烟火气,斜阳炊烟,生活图卷。二是清欢。土步鱼出人投地,在于这两“点”腮肉,名字很美的“荤豆瓣”。早春蚕豆花开白色,纯雅爱人。过些天蚕豆能吃了,是春天的清心。土步鱼的两点腮肉,用了蚕豆名,这味就高雅起来了。
第一次吃“荤豆瓣”就是在“龙井草堂”。也是用雪菜烩了,品出“有味”二字。有滋味,有雅味。
斜阳芳草土步鱼,解用小鲜成大味。
作者:柏建斌钱江晚报记者影像摄影视范
为振兴浙菜传播文化战略给力!点赞
浙餐论坛浙厨精英荟
浙餐论坛浙厨英精荟
是一个专注服务于从事餐饮产业精英、浙菜浙厨群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