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同里滋味
TUhjnbcbe - 2022/4/1 19:51:00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时,徐家在南厍的老宅被烧,于是族人打着东海存拙堂的灯笼,在同里东旗杆落户,后来,外公在南旗杆租了一小院作住所,凭借着在私塾教书的薪资和外婆帮佣的酬劳维持生活,子女长大后各奔东西,不曾在同里生活过的我,孩童时随妈妈去过几回同里,记忆停留在长长的备弄、深深的宅院和条石河埠边飞飞停停的蜻蜓。

迷恋传统美食的我,曾无意中比较江浙毗邻六古镇的糕点,感觉大同小异,很容易让人在小摊的袜底酥、芡实糕、酒酿饼、小馄饨、麦芽塌饼或青团子前恍惚,自己现在哪里?

从吃到同里闵饼的那一刻起,就隐约觉得同里还藏着与众不同的菜,在同里古镇保护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策划了为期天的品鉴同里活动。报社、电视台、吴越在线网美食记着以及吴越美食品鉴员将民间推荐的69道菜点逐个品尝,初选出38道菜点,授予“同里滋味”称号,首批15家店铺因为烹饪其中的菜点而成为同里滋味体验店。

同里给我的印象,是热闹和静谧并存,并无过之或不及的喧嚣与孤寂,是养性者的好去处。可作为一个休闲旅游的活码头,同里得有一些特别的吸引力才能让客人放缓脚步,同里滋味其实是同里民居客栈评星之后的又一个品质提升的抓手,同里好吃的菜点远远不止这些,但如果抓不住宣传的重点,有再多好吃的东西也无济于事。参考四时饮食和同里百姓的饮食习惯,又增补了大众肠肺汤、咸肉烧河蚌、酱爆螺蛳、银鱼摊蛋、水芹干丝、酱香茄子等六道菜,再从38道菜点中精心筛选出松鼠塘鳢鱼、同里小熏鱼、时蔬鱼圆汤、芡实炒百合、咸肉鳝筒煲、清蒸白鱼、油焖茭白、干蒸咸猪脸、同里状元蹄、菜苋面川条、水面筋笃鸡、水乡四喜锅、酱油河虾、南乳烧肉、菜苋毛豆摊蛋、地蒲塞肉、荷塘小炒、香炸藕饼等十八道菜点,最终形成24道同里经典菜点。

有吃客会问,同里滋味到底有多少道菜点?只能说首批44道。随着品鉴活动的不断深入,数量将不断上升。而同里经典菜点会相对固定下来,不断精进并最终产生十道不可错失的同里滋味。

百日期满,邀请沈嘉禄、西坡、孔娘子、杨忠明等沪上美食作家对同里饮食文化进行考察,从镇北入古镇,游珍珠塔景园是为晚上观看水墨同里留下伏笔,诺大一个园林对于资深文化人而言尚属现代古董;接着是颇具地域人文特色的走三桥,太平、吉利、长庆讨的都是好口彩,如今走三桥古典婚礼已成为都市年轻人的时尚;最后是退思园,春夏秋冬四景,琴棋书画四艺,“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石鼓文漏窗、赵孟頫归去来辞碑拓和寿字老人石等引起了作家们的兴致,不时以轻松的口吻与导游互动,这就是百年建筑被增补进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目录的魅力所在。

晚餐选在乐乡饭店,酱油河虾、油焖茭白、红烧河鳗、咸肉鳝筒煲、地蒲塞肉、荠菜鱼圆汤、芡实炒百合、清蒸白鱼、银鱼摊蛋、南乳烧肉、菜苋面川条。

酱油河虾壳松肉弹,味道鲜美;油焖茭白用酱提香,别具一格;红烧河鳗色泽火候调味恰到好处,肥糯爽口,孔娘子多次下筷并言此味已寻觅多年而未得,是老上海味道;鳝筒哪能会嘎嫩?味道哈嗲;上海人称地蒲为夜开花,肉馅因过瘦而有柴感;鱼茸处理得好,无骨刺,鱼圆劲道刚刚好,荠菜虽非时令,却也完美地衬托了鱼圆的洁白;芡实与鲜百合爆炒,糯软爽脆。当日选用八斤大白鱼的一段,没有爆腌,又似乎蒸得过头了些,“鲜”“肥”逃遁,完全没有再现西坡《吃着碗里的》的情景:同事们一道到同里搞活动,只伸一筷,不知怎地觉得那条白水鱼鲜美得无法形容,便忘情大啖,全然不惮其细骨丛生……;银鱼摊蛋是将银鱼拌在蛋液中,入油锅摊煎,漏了加高汤烩制的环节,嫩鲜度自然不在理想状态;南乳烧肉刚上桌沈嘉禄老师就问,加腐乳了吗?答曰:放腐乳汁了。夹肉入口果然腐乳味略欠;面川条是买现成的,估计下面煮开后没多点几次冷水,导致面川条吃到嘴里还未醒,建议店家自己制作并改良下面技艺。

饭后观看以珍珠塔故事为主线,以同里景色为背景的舞台情景剧《水墨同里》,熟悉珍珠塔故事的老师说没在舞台音乐的旋律中听到锡剧或苏州评弹的元素,微微有些遗憾。

上海人对苏州菜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对食材的理解格外地到位,菜肴品鉴水平相对较高,而地处太湖之滨的吴江,在食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厨师敬重食材,在烹饪上中规中矩,便可取信吃客,赢得回头客。乐乡饭店菜肴烹饪整体稳定,这与店主沈蓉珍虚心好学、倾听客人意见密不可分。

餐后老师们问上海到同里有几条线路?这些美食都能吃到吗?幸亏是没有刻意安排的原生态制作,不然被误以为特意安排就失去“同里滋味”推广的意义了。次日,沈嘉禄老师赠七言八句《同里夕照》一首:

又访同里菊黄时,丹桂残蕊有余馨。

三桥跨过鱼鹰噪,退思园里脚步轻。

河畔酒家迎客笑,前朝红妆弄倩影。

夕照缓移花窗下,呼儿打酒是娘亲。

(作者系上海食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苏州烹饪协会副会长、吴江美食推进会会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里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