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antlySurprised▍
宁“妙”生态游记
ColoroftheYear
每一次对身边环境和生物的探索都是一场“生态奇遇记”,咕咚一声,就像掉进了爱丽丝的兔子洞。上摸树叶下捞虾,小鱼小鱼你别怕。山上传来溪水的流动声,不远处还有悉悉索索的虫鸣,自然的暗语无处不在。
动物篇
///
几只手电,两张小网,满腔对探索自然的好奇心,虾虎鱼是迎接我们到来的第一位自然主人。
子陵吻虾虎鱼
Rhinogobiusgiurinus
子陵吻虾虎鱼
别名:沙里趴
左公右母
今晚的虾虎鱼好像对人类格外的好奇,露脸极为频繁,水塘中随处可见。“哎呀妈呀,你们又来啦?”
虾虎鱼有个特征,它们的腹鳍愈合成一个吸盘,可以吸附在水中礁石上,所以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从河流、湖泊甚至溪流都能看到子陵吻虾虎鱼的身影。
虾虎鱼具有十分丰富的肢体语言,领域性强,会主动攻击入侵的其他鱼族。雄性虾虎比雌性虾虎颜色更为艳丽。
(这么凶,怪不得有个虎字!)
中华蟾蜍与小弧斑姬蛙
Bufogargarizans
Microhylaheymonsi
瞅着蟾蜍这大家伙,一脸不服气的骄傲模样,稳坐岸边彰示着自己主人的身份。相比之下,表兄弟姬蛙就显得迷你又谨慎,会迅速地藏匿于草丛中。
正名!正名!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里的黑色小蝌蚪其实是蟾蜍的宝宝。
如果大家在野外遇到了小蝌蚪,请别伤害它们!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少棘蜈蚣
Scolopendrasubspinipes
这位朋友或许有些似曾相识...
咦?!这不就是葫芦娃里的蜈蚣精吗!?
少棘蜈蚣是咱们南京最常见的一种蜈蚣,一般人听到蜈蚣肯定会瑟瑟发抖,毕竟位列中国传统“五毒”之一,(五毒在民间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五种动物。请勿模仿武侠剧中随便抓捕熬煮,稍有不慎会有性命之忧!)
其实传统五毒中的动物并不是都有毒的,比如壁虎纯粹是躺着中枪。但是蜈蚣却真正是一种会用毒攻击的“猎手”,它们第一对足的钩形尖端可以分泌蜈蚣毒素,注入猎物体内能使其麻痹甚至死亡。这种毒素对人类也有作用,疼痛是肯定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甚至会导致死亡。
不过自然界的蜈蚣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它们在夜间活动,躲在落叶堆、树上或者阴暗角落里寻找猎物,比如各种昆虫。见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之夭夭,除非走投无路,才可能反咬一口。见到蜈蚣请不必吓得“跺脚”,保持距离就可以啦~
圆顶珠蚌
Nodulariadouglasiae
圆顶珠蚌是一种中小型河蚌,整体上呈椭圆形,有些像石器时代人类打磨的石斧。埋在泥沙里的部分较为光滑,露出的部分常着生绿油油的藻类。
外壳像一枚大瓜子,表面绿褐色或者黑色。(我想,看起来是现炒原味葵瓜子)
平时他们会把头部埋在淤泥里,仅露出尾部用于呼吸和滤食有机物质。但是他们依然有移动能力。夜晚,淤泥上一道道浅浅的轴印,是他们用斧足爬行留下的痕迹。
日本沼虾
Macrobrachiumnipponense
这种淡水虾体表为半透明的几丁质外骨骼,其成分为钙盐蛋白质和甲壳质,是优质的淡水水产。
它是南京最常见的本土淡水虾之一,虽然名字带个日本,但它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在民间,他们跟另外一些长臂虾科的亲戚被统称为“大眼贼”。为啥叫大眼贼呢,除了眼睛大,它还贱兮兮的,喜欢搞“偷袭”。
在菜市场上,他们常被人们叫做青虾、草虾或者河虾,因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卖的比养殖白对虾还要贵。吸溜,炒河虾也很好吃~
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clarkii
性情凶猛、外壳坚硬的小龙虾,面对纤细透明的小河虾绝对有“我能打十个”的威慑力。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实际上是原产北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它适应性强,繁殖快,可栖息于多种水体环境。可耐受40℃以上的高温,也可在结冰的水下安然越冬。繁殖季节喜欢挖洞,洞口一般以泥帽封住,以减少水分散失。不论是小型鱼、鱼卵、软体动物、其他甲壳动物还是水生植物……小龙虾都是看见什么吃什么。
????
跑进水田的小龙虾会威胁稻作物,并与本土淡水虾蟹等物种竞争资源,造成种种生态危害。禁止在野外放生克氏原螯虾!
????简直太坏了!捕捞除治+!
宽体金线蛭
Whitmaniapigra
宽体金线蛭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坑塘等处,不嗜吸人畜血液,主要进食田螺、河蚌等软体动物的血肉。一条宽体金线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两只碰到一起就可以谈恋爱了。
咔嚓!这条小家伙怎么像条丝瓜?
上图为宽体金线蛭
右图为丝瓜
河川沙塘鳢
Odontobutispotamophila
河川沙塘鳢,外号:呆子鱼。
它身上的花纹跟水中的礁石和淤泥确实非常相近,所以很难被人们发现。但遇到黑猫警长铜铃般的??,配合快准狠的抄网,只得乖乖显形。河川沙塘鳢,火眼金睛高清版不过,此呆子非真呆子,一动不动的躺平隐藏模式,更像“待子”。钻研过兵法的河川沙塘鳢奉行敌不动我不动的高级战略,它们通过“躺平”,既可以让猎物无法发现自己,从而提高捕猎成功率,又能避免被天敌发现,一举多得~?
Hemiculterleucisculus
这条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儿像来自速食鱼罐头的小鱼叫?,它们最大的特征就是“多”,从小区池塘,到公园河沟里都有它们的踪影,?的大家族中有很多长得很接近的成员,非常不容易辨别。但一个健康的水体,绝对少不了?的身影。
(低调,适合做一条鱼中特工,说不定它其实是鱼中的?姆斯·邦德)
图中上面为?,下面为大鳞副泥鳅
?不仅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小杂鱼,更是长江江豚和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的口粮。长江实施十年禁渔期以前,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长江的承受能力。过度捕捞,不仅直接造成鱼类资源减少,还使长江江豚失去食物。食物短缺,栖息地破坏,使长江江豚陷入濒危。
大小皆收的“迷魂阵”
图/图虫·创意
随着“十年禁渔”的实行,长江江豚在南京频频现身,露出笑容向保护它的人们致意。
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
“3.5”学雷锋,净滩活动
洒满阳光的微笑
拍摄/徐定明
在长江南京段中,长江江豚成群跃起,嬉戏不休,仰泳捕鱼,携子而跃……如此景象,一路走来的我们深知来之不易。
一片小小池塘的生物多样性,也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良性发展带来的成果。在生态保护之路上不只有专业学者老师,也有主动申请入伍的热心志愿者们。
我们真心地希望,广袤的长江流域能够重现勃勃生机。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和寓教于乐的环境保护知识,能唤起更多人珍惜和重视身边的生态环境。维护好“宁”的自然之美,共生和谐永留存。
在此想对为之付出努力的各界人士说,感谢每一位伙伴的坚持。
何夜无月,何处无美景?但少成伴如吾两人尔。
文案、编辑:唐千禧
南京长江江豚保护
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信息发布
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