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乡/河
最美家乡河——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自西向东纵贯仙居全境,长.30公里,流域面积为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8条,大小溪潭余个。
流域内水质优良,生物资源丰富,尤其是鱼类资源,除了常见中大型鲤科鱼类的鲤鱼、鲫鱼、鲢鱼、草鱼,还有鲴鱼(俗称“力扫”)、花骨鱼(俗称“扎头”)、翘嘴鱼、马口鱼、白鱼(学名宽鳍鱲,雄鱼俗称“青显壳”)、石板鱼(学名大鳍鱲)等鱼类,另外鳜鱼、鲶鱼、黄骨鱼(俗称“黄刺头”)、花鳗、沙塘鳢等凶猛鱼类也在永安溪有着广泛分布。
今天,小编带你首先了解一下一个不起眼的有趣的小型鱼类——沙塘鳢。
沙塘鳢沙塘鳢,看到这个名字大家几乎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鱼,但是要是说起它在仙居的俗称“木软梭子”,你就会恍然大悟,不就是这个小东西么。因体型较为怪异,沙塘鳢在全国各地有着独特的称呼,四不象、肉趴锥、呆鱼、瘌蛤蟆鱼、塘鳢、沙乌鳢、土才鱼、呆子鱼丶土憨巴、瞎嘎子、土狗公,木奶奶、虎头鲨、虎头呆、土婆鱼都是它的俗称。是的,就是这个小东西,居然是传统四大名贵淡水鱼——四鳃鲈(松江鲈鱼)的近亲,连样子都差不多。
▲四鳃鲈
1主要分布
塘鳢是塘鳢科(Eleotridae)鱼类的总称。属硬骨鱼纲、鲈形目。暖水性和温水性海洋或淡水小型底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域,主要密集于印度—太平洋暖水区和大西洋加勒比海沿岸。我国沿海及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均产。常见的属有乌塘鳢鱼属、塘鳢鱼属、沙塘鳢鱼属、锯塘鳢鱼属、美塘鳢鱼属、鲈塘鳢鱼属等。沙塘鳢鱼产于我国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流域及台湾省。仙居境内永安溪流域主要为沙塘鳢。
2体型形态
沙塘鳢体型侧扁或粗壮,亚圆筒形。头平扁或侧扁。眼中大或小,不突出于头的背面,无游离眼睑。下颌常突出。上下颌具细牙,腭骨常无牙。前鳃盖骨边缘具1弯向下前方小棘或无棘。体被栉鳞,头部常被小圆鳞。无侧线。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具6~8鳍棘,第二背鳍具1鳍棘、8~10鳍条。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胸鳍大,基部不呈肌柄状。腹鳍胸位,具1鳍棘,5鳍条,左右两腹鳍相互靠近,彼此分离,不形成吸盘。尾鳍圆形或稍尖。
3主要习性
沙塘鳢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大多栖息于水质清澈的河流浅滩、石砾、水生植物丛中,也有的穴居于洞穴内,河道堤坝空隙中。沙塘鳢为小型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虾类、小鱼、水生昆虫和底栖动物,生性凶猛,虽然不善于远距离有用,但是瞬间爆发力很强,一但锁定猎物,以强有力的胸鳍配合尾鳍的扇动,以精准的定位和宽大布满牙齿的大嘴咬住猎物并吞咽,几乎例无虚发。
4繁殖特性
沙塘鳢1龄鱼即达性成熟,4-6月初为产卵季节,产卵场多在背风的河湾内。雄鱼于晴朗的夜间或中午先在水深1-2米的岸边石洞、破瓦罐及蚌壳内营穴,发出"咕咕"叫声,引诱雌鱼入巢。产卵活动一般在早晨6-7时,水温约18-25℃时进行。卵整齐排列粘附于蚌壳、瓦片或石块上。产卵期一般为春季,有些种类有筑巢和护卵习性,雌鱼产卵后即离去,雄鱼则守巢护卵,直至仔鱼孵出。
沙塘鳢历来被归在高档水产品行列,清明前后,菜花金黄,沙塘鳢体肥籽满,成为长三角地区餐桌上独特的佳肴。其含肉多、少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39克、脂肪0.98克、钙0.42克,还含有磷、铁、维生素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一般鱼类,有滋补、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痔疮等功效。妊娠期和产妇多食有保健作用,与螺肉、河虾、竹笋、春韭共称为江南五大春菜名鲜。
■■■■■近年来,由于永安溪流域的全面生态保护,一度减少的沙塘鳢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由于沙塘鳢对水质的要求极高,所以该种群在水域的繁衍也能反映出该地区水质。
▼
采编:晴天/木春
审核:晴天
监制:朱家琪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