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塘鳢又怀春华亭且鹤唳
TUhjnbcbe - 2022/7/7 16:54:00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今天春分,昨晚一夜风。塘鳢与鹤唳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而今春却相遇在同一道上了。中国鲁、粤、川、淮扬,四大菜系,淮扬菜不仅是简单地指向苏北的淮安与扬州,更兼容并包地含括了江南五府的饮食习惯和人文态度。清朝袁牧描绘它:“目为虎头蛇”,所以在苏北的民间称呼却是“虎头呆子”,母亲老家土话称“茨菇呆子”;嘉兴府临安杭州一带喜欢称作“土布鱼”。苏州、松江府的文人记作“塘鳢”,也一直有“江南春日第一鲜”的美誉:春天你若来苏州我定能叫你吃下整个江南……只需一条:塘鳢三寸长,黑褐色的虎头淡水浅河鱼儿,可深赤浓酱,可乳色浓汤,塘鳢鱼炖蛋更是民间熟常,春天菜花季绕太湖的乡游农家乐,哪家都不缺这道百姓寻常的“塘鳢炖蛋”。也听说以一塘鳢内脏煨汤,是淮扬秃肺肴撰的皇冠。没有遇见淮扬秃肺,不觉得是见过世面的饕客。取鲢鳙乌青的籽肠肝肚治菜,是“秃肺”的基本版,江北人家炒青蒜韭菜,茨菇青椒,大葱青笋……不一而足,江南人油煎后胡椒煨汤的惯常;我在广东台山伍村,遇到“焗鱼肠”,就是取“中山脆皖”的籽肠肝肚,与葱姜水鸡蛋在沙钵里炆火焗,够了火功,鸡蛋羹里掩着滑嫩的籽肠肝肚,油汪汪的丝滑香浓,一绝。苏州木渎一直有斑鱼秃肺汤,太湖班鱼如今多称“鲃鱼”,民国遗老于右任秋游姑苏,曾有旧诗词:“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鲃鱼”是于右任笔误开始的称呼;古代有文据记载比较全面的是袁牧《随园食单》中称“斑鱼”。摘录:“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以去腥气。”,于右任是陕西佬,相较吴侬软语“班”与“鲃”的音辩有误也是情理之中,民间的以讹传讹实属无奈,厨房传统的“窑变”,也是应天时、取地利、得人和,古代袁牧的“班鱼汤”不时不食,除秋季外没有,用“秋油一份”,该是酱色的;如今的苏州天平木渎,乃至昆山阳澄湖地区的“鲃肺汤”,四季皆有,哪天去到那里,每家都会或红汤或白汤“煮鲃鱼”,今年春节前我在南京的石鼓路的调鼎居也同样遇到一回,属于遇见了“只要贵的不求对的”。所谓私房、红门、精菜馆子会有金亮的清汤飘几片鲃鱼的零件,谎称“鲃肺汤”并振振有词地端出于右任的句子兜售,是因循了“与时俱进,雅俗共赏”的:应天时、取地利、得人和。久久地记得上海华亭宾馆26楼的中餐厅,三十年前叫邀月阁,晓箐兄在这婚宴娶媳妇,如今旧媳妇已经归西,女儿也成了别家的儿媳,邀月阁的旧式,后又经过装饰,易名为怪诞的名号“鲜筵”,大概26楼已经邀不见了月儿,但餐厅仍旧淮扬菜为主,我一直记住三十年多前的旧名称,是因为在那里第一次遇到烧塘鳢,年冬至前夜,我在“鲜筵”招呼台北人,事先预订的“雪菜冬笋塘鳢汤,谙熟厨艺的客人大呼惊艳,并推荐塘鳢试用“三杯”烹饪,菜式中的“三杯“技法,有李清照的引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杯”技法在台湾流行,那天华亭中厨的厨务老大是我锦沧文华早年的同事,华亭宾馆开业初的中餐厅青壮,如今也年届退休,算是上海厨坛淮扬菜衣钵真传,眼界开阔,实力至上角色。那天一起试作“三杯塘鳢”,是我记忆中的一阕“绝唱”。这晚,我被自酿的“协商”酒灌倒了,算是醉卧华亭,也是我唯一次在华亭度夜,第二天醒来,一通电话知是那年冬至的晨明。……

塘鳢,也非春色中最美,孔子说“不时不食”,春中的塘鳢抱籽,腹鼓腮厚,独有春色中美艳一口,秋冬的塘鳢也丰腴,背厚鳍阔,且有鲜筵难忘一口。孔子又说:“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孔子饮食的规矩,在当下上海新冠疫情防控的当下,一并理解:规矩重了,不是坏事。

华亭宾馆在我印象里牵动绝美的塘鳢故事,不知是日却“华亭鹤唳”,引全国人民关切,这届的疫情跌宕不羁,听说是由这已经宣布停业维修的客房里升起。世道轮回,年前的成语“华亭鹤唳”所指的“华亭”地方,确实也出自古代的这方圆十里。不说华亭鹤唳,还説华亭塘鳢,如今塘鳢鱼价格且贵,与爹娘家小闭关抗疫,闲赋中求购二斤活鱼,巨额花费,又道是:华亭塘鳢也鹤唳,暗思忖,费钱那就费点吧。时隔七年,骚痒难耐,煨一小砂锅三杯塘鳢:

清明土步鱼初美,重九团脐蟹正肥,

莫怪白公抛不得,便论食品亦忘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塘鳢又怀春华亭且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