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盘点山海经中那些鳖
TUhjnbcbe - 2022/7/11 17:37:00
背景说明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这是一句民间俗语,没有更多的历史文献可以考证,主要用来形容单位虽小,但人际状态冷漠,工作氛围恶化,不良习气,不正之风肆意蔓延,部门里一些人谄媚迎奉、阿谀奉承、不务正业、相互排挤、假公济私、打击报复、勾心斗角、邪恶势力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

“庙小妖风大”说的是如果寺庙太小,那些法力高强的妖怪就镇不住,庙里妖风就会大,也就是说妖气会特别重。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生活圈子太小,就特别容易生事端。

“池浅王八多”是说,池子里水太少了,本来可以藏在水底的王八就会露在外面,这样一来,我们看到的王八就会显得多得多。

这句老话我们介绍到这里,正好趁着这个老话盘点一下山海经中的鳖状生物

山海经中鳖

图:网络未知来源

1、?鱼(bàng)

鳢鱼(lǐ)

原文: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传说:

《事物绀珠》:?鱼,如龟,鱼尾,二足。是?爲鱼属,非蜃属也。《集韵》训与蜯同,非。

?鱼是一种奇鱼,样子像鳖,却长着鱼尾,二足,声音像羊叫。

图:网络未知来源

、三足鳖

原文: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三十五里,曰从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从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食之无蛊疫。

传说:

三足鳖是中国神话中的妖怪,最早见于山海经,食用可以逐蛊除疫,郭璞云:三足鳖曰能。另一说鲧死后化为黄能,即三足鳖。

图:ssyer

3、蛮蛮

原文:

《山海经·西山经》:“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传说:

洛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黄河。这里有许多的蛮蛮,蛮蛮的样子和普通的老鼠很相似,但是脑袋却是长着甲鱼的脑袋,发出来的声音如同狗叫一般。

图:网络未知来源

4、鳖鱼

原文:

《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鰕。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传说:

鳖鱼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鳖鱼。雄性鳖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鳖鱼银鳞芙蓉尾,终日遨游大海嬉戏。

图:网络未知来源

5、旋龟

原文:

《山海经·南山经》:"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无草木。"

传说:

旋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其体貌与普通的乌龟类似,但颜色为红黑,长着鸟的头、毒蛇的尾巴。据说它的叫声像剖开的木头的声音,将其佩带在身上,耳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山海经网络收集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孙邺鑫

1
查看完整版本: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盘点山海经中那些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