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鱼
写这篇《车鱼》故事的前几日,我问我的小哥:“小哥,你年轻的时候都在哪里车鱼呀?”“车的地方多来,海到各处的车啦!陈家沿头、祝家前,施、罗、张、堰、五里韩(注)王叶(村)也去车过!”“噢!鱼多吗?哪一次车的鱼最多?”“多哦!最多一次抲来了两车箩,是我挑来的,毛估估两百斤横里(大概)!”“呵!小哥生活真好(本事真大)!”“话是和总格话(说是都这么说):做生活阿里一个人做得过高华?”“车鱼着力吗?”“着力哦!有一回到大池里车鱼顶‘罪过’嘞,池水车上来,水位低落开(去),摇车头撩不着了,只好在池塘壁半中央掘车水潭,架上第二部摇车后再车,把池水抽到车水潭传给头一部,再由头一部摇车抽到岸上去。池水又浅落开(去),第二部摇车又撩不着啦!再去背摇车,再掘车水潭,再架第三部摇车……不晓得池水有嘎深,三部摇车都撩不着啦!掘烂泥、架摇车,爬上挖落,池塘壁又陡又滑,好几回连人带摇车翻落池里。人是爬上来了,嘎长摇车是格拖伐上!牙齿咬咬,脚梗荐荐,总要拖伊上来呀!”“可怜的小哥,受伤了吧?这么苦,你为什么嘎要车鱼呢?”“脚割破嘞,血嗒嗒滴,还好,没伤着筋骨。为了让侬嘞有鱼吃嘛,格辰光,又没钞票买鱼!”“小哥呵!……”一阵心酸,顿时语咽泪涌!谁知当年碗里鱼,是你血汗换来的!翁家村东面有四潭漕底直通翁家浦,名字分别为:上河头,牛窝潭,后漕头,秧田上。很早以前,这依傍着翁家路的四处漕底,是翁家浦流水东去大海时留下的水湾,翁家先辈在水湾上造桥铺路建埠头,形成现在的四个漕底。六个年轻人经过讨论作出决定:在路北边的牛窝潭、后漕头、秧田上三个漕底的总出水口筑堰车鱼!哈,好大的胆魄!这片水域的面积大约有两亩多,三个漕底如三把芭蕉扇,排列形如三叶草,三面豁开,不在一条直线上,车鱼难度很大。人还是原来车头塘河时的六个“硬脚棚”,摇车需要四部,这是一场硬仗,计划在两天之内结束战斗!一直在旁边听着的阿康叔开口道吗:“高华,阿其,嘎大场面人手欠多,我去给你们打下手,好吗?”高华的小兄弟阿平小顽也说:“高华哥,我也去,好吗?”好!大家都同意。农民车鱼的时间大多数选在农闲时节,但在农历节日的前几天里必有人发起车鱼活动,特别是过年,清明,农历七月半祭祀祖先的日子。这次车鱼定在农历七月十二,这体现出下代子孙的孝心,希望给祭祀祖宗大人的祭桌上添两碗荤菜,当然,泥鳅黄鳝是不能祭祖先的。一道横立于河中央的堤堰,两边都承受着水的压力,却如立于水墙之间,负负得正,不会倒塌。而临时筑起的堰址本身单薄,当另一边的河水抽干后,两面堵成了单边推,堰址站立不稳,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塌掉。眼下要筑的堰址横跨三潭水口,截断翁家浦激流,河阔水深,堰址一定要打牢靠!七月十二日早上,高华把水泥船撑到三潭河口开始打桩,粗粗的木桩插入河底,用石榔头把木桩敲实敲牢。两排木桩打好,两边嵌入竹排,再用几支长毛竹横着夹住木桩,一横一直万无一失。岸上的人用短柄铁锹掘起连草带根的大土块搬到船上;垫进水里的两排木桩中间,人下到水里扳住船沿把土块踩实。堰址打好,四个车水潭挖好;四道出水沟掘通;四部摇车分四处开始“拔通水”。“拔通水”就是先将河面的水通片车出,等水位下落到一定程度;摇车头够不到水面时,再分段在浅水中垒土,围堰抽水。先围里边靠村路的一段,抽干这一段的水后,再围外边的。围一段,抽一段,步步为营,把每个漕底的水引出。车水是一项最累的活,车水人两手握住摇车两边的手柄不停转动,身子匍倒直起、直起匍倒,前胸不能擦着车水板;手肘不能支着膝头,悬空八脚,无处借力,更不能停顿,你若稍一松手,车筒里的水立马推着车水板倒转;哗啦啦地逃回河底。他们八个人,四个人车水;四个人堵漏补缺打杂活还忙不过来。车水时间太长,阿其的腰骨实在吃不消了,另一个后生上来扳牢车柄接着车!第二天下午,三个漕底的水终于抽燥,只见大鱼小鱼在淤泥里跳跃扑腾,阳光下,鱼鳞闪闪发亮,河底泛起片片银光。抲鱼啰!抲鱼啰!!辛苦劳累换来的收获令人欣慰!阿平小顽皮抲起一条大鲤鱼高高举起,“哈哈!抲牢一条大鲤鱼,鲤鱼跳龙门啦!”八个人分头抲鱼,用竹柄网兜捥起鱼虾倒入竹箩。突然,阿其脚下打滑,随即大叫起来:“乌鳢鱼?一定是乌鱧鱼!我踏着乌鳢鱼啦!”双手从淤泥深处挖出一条一尺多长的乌鳢鱼!“哈哈,你躲得嘎深,仍旧会给我抲牢!”他把乌鱧鱼掼进大竹箩,口中念念有词:“运道来了挡不停,……,脚底下乌鳢鱼踏着,掼上去活雉鸡掼煞!”阿其有文化、会说书,出口成章。好多村里人赶来看抲鱼,因为车鱼就在家门口的大路边,连过路的外村人也都驻足观望看热闹。河底,岸上鱼跃人欢,车鱼人苦并快乐着!车水折腰频,抲鱼跋涉深,浑身泥巴里,裹的是童心!(注)老家的顺口溜:陈家沿头村、祝家前村,施家、罗家、张家、堰头蒋家、五里韩家。作者|翁夏芳编辑|太阳老师投稿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