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细嫩鲜美刺少,又呆又丑的塘鳢鱼烧咸菜,居
TUhjnbcbe - 2022/8/9 18:24:00

逛菜场,总爱去一家卖螺蛳的老师傅摊上看看。他是本地人,捞螺蛳时总是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不,今天就有两条又呆又丑的塘鳢鱼,大的那条有一两,小的也要有七八钱了。小小的塘鳢鱼可是小时候的美好回忆。这种鱼比鲫鱼笨还贪吃,钓它不用要鱼竿,只需要手提着鱼钩线,上挂蚯蚓,沿着旁边的石缝里来回试探就行了。

塘鳢鱼很有特点,它吃钩是只吞不咬。所以钓它宜慢不宜快。开始你手中的线会特别轻柔往外顺,这时千万不要心急,直到它吞得多了,鱼线猛地一沉。这时提线吧,这家伙绝对不会吐钩,手到擒来。

只可惜它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非常高。水质污染稍微严重一点,它就马上绝迹。我曾经很多年未见,直到这些年水质好转才慢慢地出来了。只是野生的都长不大,昆山本地能钓一条二两的,就可以去买彩票了。

每年油菜花开,就是它最肥美的时候。所以它还有一个别名叫菜花塘鳢鱼。当然它名字远不止这些,杭州叫它土步鱼;南京,淮安,泰州,南通一些地方叫它虎头鲨,虎头呆子;太仓叫它土耙头;合肥叫它麻古龙;我老婆老家四川,它的名字又叫土憨巴…它的肉质细腻鲜美刺还少,不亚于鲈鱼和桂鱼。放点笋片咸菜一起烧,这可是每年春天都必吃的一道菜。

袁枚的《随园食单》里,就曾经很戏谑的说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曰为虎头蛇,可发一笑。它的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芥作汤,作羹,尤鲜。明着讽刺南京人不识货。汪曾祺也曾提到苏州人特别看重塘鳢鱼,提起它就眉飞色舞。在苏州人舌尖,它吃法也就更多了,传统的蒸,烧,炖,熘皆可。除了吃得最多的塘鳢鱼炖鸡蛋,最经典的,就是那一碗咸菜豆瓣汤了。

图片来自网络--看到腮帮子上那块白肉了

咸菜豆瓣汤听起来平平无奇,想吃可没那么容易,如果在饭店吃,价格就能吓到你。塘鳢鱼身上最宝贵的,就是它腮帮子上的那两块肉。细嫩,洁白,鲜美,形似豆瓣,而且散发着一股异香,就像是旧时小家碧玉用的那种胭脂一样。其实这是鲈形科鱼类的共同特点,你看黑鱼也有,鲈鱼,桂鱼都有。但塘鳢鱼小啊,如果脸上那块肉如蚕豆瓣大小,可想而知这条塘鳢鱼差不多要二两以上了。一大碗咸菜豆瓣汤,需要汇集二两左右的塘鳢鱼数十条,你说稀罕不稀罕?要我说来,比那个于大胡子以讹传讹的“鲃肺汤”要豪奢的多了。

图片来自网络--一条鱼两瓣肉,数数看这

材料难得,做法却非常简单。越冬的雪菜切成细末,先用猪油炒一下。加塘鳢鱼熬制的鱼汤烧开,小火滚个两三分钟让味道融合。此时把腌制好的豆瓣肉均匀的下到锅里,稍烫即可出锅。此时肉质细嫩如豆腐,稍有犹豫豆瓣即老,不堪吃了。这道汤菜,远如明代的朱舜水,张澜之吃过,张澜之还曾留下“瓣滑嫩极美人脂,而落咽喉三两金”的诗句来形容肉质细嫩,昂贵。近一点的,有上世纪60年代,宋庆龄先生在上海接待朋友时吃过。70年代柬埔寨那个没用的亲王逃难过来,更是在苏州连吃两回。

卖螺蛳的老师傅最后说,你买个10块钱螺蛳,这两条塘鳢鱼就送你了。没问题!拿到手里后出门就找了条小河放生了。现在谁看欠这么一口吃的?这种呆头呆脑的小生灵,还是让它回归大自然,安安静静地活下去吧。

我是澜馋食记,爱美食爱生活,熟知中外家常小菜,厨房秘籍。为人耿直,只说干货,杜绝忽悠。喜欢美食文化和厨房家常美食,每日(屁)更新深度吃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嫩鲜美刺少,又呆又丑的塘鳢鱼烧咸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