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也称为黑鱼,因为它生性凶猛,繁殖能力又超强,而且胃口奇大,甚至可以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而且还不放过自己的幼鱼。黑鱼不但在水里称霸,还能在无水的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甚至可以在没水的地方生活3天之久。
稻田套养乌鳢鱼,主养的话亩产可达~公斤,而套养亩产也有10~20公斤,是养殖效益比常规鱼大3~5倍。
一、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通风向阳、洪涝影响小、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而且田埂牢固的稻田。
二、稻田的改造
养殖乌醴时,需要对稻田进行适当的改造,主要是做好田间工程的建设。鱼凼深1.2~1.5米,对于长期进行稻田养殖的农户来说,可以用砖、石等材料建成牢固的水久性的鱼凼,鱼凼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占田面积的4%~5%,同时要在稻田沿田埂内侧挖一条主沟、主沟宽2~2.5米,深0.8米,面积占田面积的3%~5%,主沟与鱼凼相通。主沟的形状依田块形状而定,可挖成“T”字形、“十”字形、“日”字形、“目”字形、“井”字形等形状。稻田的设计则按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起垄栽秧,以便形成鱼凼、主沟、支沟配套,确保乌鳢可在田中有足够的空间自由畅游活动。
三、防逃设施
由于乌鳢具有辅助呼吸器官,它可在短时间内离开水面活动,而且它的逃跑的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在遇到下雨天或在进排水时,更容易群体性潜逃,因此在进行田改造时,应进一步做好防逃设施:一是田埂要加固加高到0.8~1米,在稻田的田埂上用钙塑板或钢化玻璃做好防逃设施;二是进出水口用两层拦鱼设施牢固拦置,防止乌鳢跳跃或钻洞逃逸;三是在鱼凼中移植水葫芦或茭白等水生蔬菜,但面积不超过鱼凼面积的20%,为乌鳢提供隐藏场所,一般乌鳢有地方躲藏就不会乱跑乱乱窜了。
四、鱼种投放
1、鱼种质量
选择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乌鳢苗种,为了提高稻田养殖的效益和乌鳢苗种的成活率,最好是选择经过驯化能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隔年乌鳢鱼种或当年乌鳢鱼种。隔年的乌鳢苗种规格应选择为50~g,而当年的乌鳢鱼种规格则为10cm左右。
2、放养技巧
每年的2~3月份,水温在15℃左右是,即可放养隔年鱼种,此时乌鳢苗种可放在鱼凼内,稻田主养乌鳢时,每亩放养~尾的乌鳢鱼苗,再套养规格为~g草鱼、鲤鱼鱼种10~15尾,稻田套养乌鳢时,常规鱼按常规密度放养,规格应比乌鳢鱼种大50%以上,每面套养乌鳢鱼种20~30尾,栽秧前放的隔年鱼种先圈养在鱼凼中,待栽秧20天后,秧苗硬杆时放入大田饲养,隔年鱼种也可在栽秧20天后投放稻田,以免活动力强的乌鳢翻倒嫩稻秧。
一般在5月中旬后投放的乌鳢种应有10cm左右,主养稻田按每亩放养~尾,套养稻田每亩放养30~50尾。
鱼种放养时需先用3%~5%食盐水浸浴消毒5~10分钟以上,也可用20g/㎡高锰酸钾对苗种消毒15分钟,以杀灭鱼体表皮的细菌和寄生虫。经消毒后的鱼种应一次性放入稻田内。
五、投饲管理
在养殖面积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因地制宜自制饵料源,一般按60%的动物性饵料比例应用小型绞肉机绞成肉糜,再加35%的植物性饲料制成粉,然后添加3%植物油和2%鱼用微量元素预混料,最后用少量熟淀粉糊制成团状投喂。也可选40%新鲜动物饲料和60%大口鲶专用粉料喂养,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养殖面积较大的情况下,最好使用专用的乌鳢配合饲料。乌鳢经过从小的驯食后,在稻田内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锋哥通常的做法是用密网或篾席在鱼沟内的水面下30~50厘米处设置饵料台,一般面积以1~2㎡为宜,日投饵率需按鱼体重的6%~10%比例每日分2~3次投喂。需要注意的是,投喂时应根据当天的气温、水温、天气、鱼吃食等情况灵活改变投喂次数和饲料量。一般在7~9月这三个月中,天气晴好水温高,鱼吃食也旺,日投饵率可按与体重的10%每日分3次投喂。如果冰鲜鱼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时,可以考虑改为投喂冰鲜鱼。
套养稻田不必特意投乌鳢料而以常规饲养管理为主.但田中要放入繁殖力强的鲤鱼、鲫鱼、罗非鱼或野杂鱼种,以起到不断为乌鳢繁殖饵料鱼。
六、日常管理
1、加强巡田,检查防逃设施
每日早、晚应不断加强巡田工作,尤其是在雷阵雨、洪水天气,此时乌鳢格外活跃,要常检查堤埂及拦鱼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补漏,以防止乌鳢逃跑。
2、科学施肥施药
在稻田养殖乌鳢时,如果发现稻田脱肥,需要及时补足基肥,施肥技巧必需科学;由于乌鳢喜欢吃动物性饵料,对于稻田内的昆虫是不会放过的,因此稻田里基本上不会有虫害,如果发现禾苗有疾病时、需要及时施药,方法按常规进行,但一定要确保乌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