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船上的人水性好,这是真的。小时候,我曾见过许多深谙水性的船主人。我们家祖上就是船民,解放后,政府组织了水运社,我们家的成员都成了水运社的社员。我们水运社由30多艘条大大小小木货船组成,每艘船上的当家人就是人们常说的船老大。平日里,大家各自忙各自的事,只是听老爸说,他们水运社有位水性一流的船老大,他们就像《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张顺,有的能在并列十多条船的底下屏气穿梭而过,有的能在数米高的桥上纵身反跳水中,更有能者可在水中徒手抓鱼……
有一年大伏天的午后,我们家的船和其他几条装了大米的船停在镇西吴淞江边。太阳把船舱板晒成了“火舱板”,船上的人大多选择了入河“避暑”,就此上演了一场水中竞技赛。
四十岁左右的吴老大率先入水,双手高举一条尺把长的白水鱼。
年纪相仿的郭老大见后,也一个猛子扎入水中,过了几分钟浮出水面时,竟左右开弓,一手抓着一条三四寸长的肥硕的塘鳢鱼,一手抓着一只全身深紫的大草虾。
三十岁上下的刘老大,笑了笑,一猛子下去,抓了一条10斤左右的大白鲩。
开始,我以为,船老大们在水中抓鱼,肯定像鱼鹰一样,是睁着双眼将鱼抓到的。后来老爸告诉我,水下抓鱼,是个功夫活,得好好学,反复练,必须闭着双眼潜入河底后,屏住呼吸,靠手感从泥洞或石头缝中将鱼虾等抓到的。
我当时只有十二岁,水性也是一流的,但却没有下水抓鱼的功夫,按老爸教的方法下去几次也没有抓到一条鱼。我练了整整5年,在我17岁那年,终于到一条3斤重的鲢鱼。
在船队里,有位姓田的船老大,我们都叫他田二爷,他不仅水性好,还能根据水中的影子,判断是否有鱼。一次船行途中,站在船头的他见前方几尺之外的水中有个黑影,断定是条大鱼,立即手持鱼叉连人带杆向黑影“飞”去。在水中,他用力将刺中的鱼按入河底,再顺着杆底掐住鱼鳃,将其“押”出水面,果然是条大青鱼,重9斤。
不要以为,船家人的水性生来就很好,其实是靠长年累月锻炼出来的。老爸曾告诉我,船上人第一要会游泳,然后是要游得快,游得远,还要会在水中屏气,这都是保护自己的根本。
小时候,一到夏天,大人就像赶小鸭一样赶我们到河里学游泳了。到了7、8岁,我们就敢在数米高的大桥上或船楼板上反身向下跳水了;来回游个数百米,更不在话下。不过,作为船家后代,我也吃过不少水的亏。11岁那年的夏天,我站在船头向下跳水,不料河底太浅,头顶重重撞到了水底一块大石上,顿觉脑子一闷,出水后口中剧烈疼痛,满嘴鲜血,原来上下牙齿将舌头拦腰咬破了,一直过了好多日子才恢复。对于那次遭的罪,至今想起让我舌根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