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禹开伊阙后,河水湍急。当时,龙门未开凿,伊水流到洛阳就被龙门山挡住了,河水在山南积成了一个大湖。黄河鲤鱼听说龙门的风景很美,都想大饱眼福。于是,他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出发,游过洛河,沿伊河逆流而上,来到龙门水溅起的地方。然而,鲤鱼们却被难倒了。因为龙门山上没有水路,他们上不去,只好堆积在北山脚下。
正当鲤鱼愁眉苦脸的时候,一条大红鲤鱼对朋友们说:“我有个主意,我们跳过龙门山怎么样?”其他鲤鱼纷纷表示同意,认为龙门山太高,跳不过去。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会摔死。但大家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才游到这里。如果不去龙门参观,那就太可惜了。当时大家都拿不定主意。
这时,红鲤鱼主动要求先跳下去试水。说完,它使出浑身解数,在云层中跳了半天,带动着空中的雨和云层往前走。没想到一场天火接踵而至,红鲤鱼的尾巴被烧掉了。它强忍着疼痛,继续往前跳。安心等待必有好处。红鲤鱼最终翻越龙门山,落入山南湖中。然后它变成了一条巨龙。
看到大红鲤鱼的遭遇后,其他鲤鱼吓得不敢冒险。这时,龙对鲤鱼门说:“不要怕,我是你的小朋友红鲤鱼,因为我跳过龙门,所以我变成了龙,你要勇敢地跳,不要怕!”在它的安慰和鼓励下,鲤鱼开始跟着它跳起来。慢慢地,跳龙门的鲤鱼越来越多。
然而,只有几条鲤鱼跳过龙门,变成了一条龙。大部分鲤鱼跳跃失败,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黑色的伤疤。至今,黄河鲤鱼的额头上还留着这道黑色的伤疤。后来来到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就此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此后,世人将某种攀登姿势形容为“鲤鱼跳龙门”。“鲤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形成于西汉初年,很可能与当时人们对龙的崇拜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