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有多少种鱼类?它们有怎样的生态习性?永嘉渔业工作者历时七年为你揭开楠溪江江底水生世界的秘密。近日出版的《楠溪江鱼类图谱》收录了95种楠溪江鱼类。
你一定知道石斑鱼、黄刺丁、溪鳗、子鲚等常见鱼类,却不知道楠溪江还有只在《浙江动物志》里记载的花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花鳗丽,更有被列入中国物种名录红皮书的雀斑吻虾虎鱼和属中国稀有种类的神农吻虾虎鱼等珍稀保护类鱼种,这些稀有种类都被一一收录在《楠溪江鱼类图谱》。
还有很多我们从没听说过的鱼类名字呢!
永嘉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达.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分为楠溪江、乌牛溪、菇溪、西溪四大水系。其中,楠溪江是瓯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干流大楠溪长.5公里,还有数十条支流呈树状分布,中上游为溪涧型地貌,下游为感潮河段,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暖湿润,蕴藏着丰富的水生生物。
为切实掌握楠溪江渔业资源状况,-年期间,永嘉县委农办(农业局)联合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楠溪江流域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楠溪江鱼类图谱》正是在此基础上,历时七年,编著而成。《楠溪江鱼类图谱》系统展示了每种鱼类的原色图谱,其中大多数为活体照片,并介绍了各鱼类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等。
小编在《楠溪江鱼类图谱》中挑选了几种鱼,让大家一起来认识认识~
标本采自楠溪江上游溪涧的鱼
台湾白甲鱼
地方名:珠鱼
生态习性:杂食性鱼类,以刮食岩石上的藻类为主,喜欢在水温较低、水流较急的溪涧生活,是高山溪涧中个体比较大的鱼,鱼刺较少,最大个体超过1.5公斤。
标本采自楠溪江中上游河段的鱼
光倒刺鲃
地方名:光眼军、军鱼
生态习性:中下层鱼类,喜欢栖息于水流稍急、河底为砾石之河段,性活泼,善跳跃,以水生昆虫、小鱼、虾、藻类和水生植物碎为食。其鳞片柔软可食,肉质鲜美。产卵季节为8-9月,生长快,最大个体超过10千克。
宽鳍鱲
地方名:红须布、红赤显
生态习性:小型溪涧鱼类,杂食性,生殖期4-6月,急流中产卵,其肉具有解毒、杀虫之功效。
乐山小鳔鮈
地方名:对头、芝麻鱼
生态习性:小型底栖鱼类,以藻类及水生昆虫幼体为主要饵料。4-5月繁殖。
盎堂拟鲿
地方名:黄塘丁、黄刺丁
生态习性:小型底层鱼类,多夜间出来活动,以水生昆虫为主要食物。
河川沙塘鳢
地方名:氽菩、土布鱼
生态习性:小型底层鱼类,肉食性,游泳能力较弱,冬季潜伏在泥沙底中越冬。
子陵吻虾虎鱼
地方名:肚鱼、玉桂鱼
生态习性:小型底层鱼类,性凶猛,会主动攻击入侵其领地的鱼类,1龄性成熟,4-6月为繁殖期。
雀斑吻虾虎鱼
生态习性:小型底层鱼类,数量极少,属于濒危物种,已被列入中国物种名录红皮书。
乌岩岭吻虾虎鱼
生态习性:小型底层鱼类,年发现于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命名,浙江特有种,个体细小。
标本体长40毫米。
神农吻虾虎鱼
生态习性:小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急流浅滩中,中国特有种,属稀有种类,常见体长50-70毫米。
标本采自楠溪江中游河段的鱼
香鱼
生态习性:河海洄游性鱼类,可分陆封型和降海型,喜欢栖息在清澈干净的冷水溪流或湖泊。在靠近河口的溪流产卵,孵化后在河口越冬,晚春再上溯溪流中育肥,1龄就产卵,产卵后逐渐死亡,以硅藻为食,最大个体超过克。香鱼背脊上有一条香脂,能散发芳香,烘焙后的香鱼香味浓郁独特,是楠溪江名特产。香鱼被列入中国红皮书易危动物。
标本采自楠溪江下游河口段的鱼
凤鲚
地方名:凤尾鱼,鲚鱼,根据雌雄不同又称“子鲚”和“白鲚”
生态习性: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栖息于浅海,每年春夏之交,洄游至河口产卵,不进入淡水区域,肉食性。凤鲚是温州名特产。
花鳗鲡
地方名:花鳗、雪鳗
生态习性:降河性洄游鱼类,以鱼类、虾蟹等为食。冬季降雪时,常在浅滩活动,生长快,最大个体可达40公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花鲆
生态习性:底栖鱼类,以软体动物为食,近海、河口、淡水均能生活。
食蚊鱼
生态习性:上层鱼类。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缓流区、湖泊、田间、水渠等栖息,亦可进入河口水域,可以在污染的水域低溶氧地环境下生存。杂食偏肉食性,以浮游动物、孑孓等水栖昆虫为食。原产美洲。是此次95种鱼中唯一的外来物种,因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年引入中国。常因捕食蚊子而得名。
《楠溪江鱼类图谱》主要负责人、县委农办(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志俭告诉记者,原先他未曾想到做鱼类图谱,只是在做一个关于鱼类调查的课题报告。后来看到素材很丰富,在几位专家的建议下,结合自己基层渔业管理,历经七年对楠溪江流域鱼类进行了深入调查。
陈志俭称,从渔民口中得知,很多之前在楠溪江很少见的鱼种近几年多起来,如黄尾鲴、光泽黄颡鱼等。陈志俭认为是因人工繁殖或是增殖放流、养殖苗种带过来,鱼种适应这里的环境后慢慢繁殖起来。
黄尾鲴
地方名:黄尾巴
生态习性:中下层鱼类,主食藻类和有机碎,4-6月产卵,常见体长-毫米。
标本采自楠溪江中游河段。
光泽黄颡鱼
地方名:黄塘丁、黄刺丁
生态习性:中下层小型鱼类,肉食性,常见体长80-毫米。
标本采自楠溪江下游河口段。
在此次调查中,陈志俭还发现,楠溪江很多个体小的原生鱼虽没有经济价值,却可以用来观赏。喜欢养原生鱼的市民,像小鳈、薄鳅、温州光唇鱼、马口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小鳈
生态习性:溪涧性鱼类,喜生活在水质清澈的溪流,杂食性。个体细小,雌鱼体长50毫米即可性成熟。
标本采自楠溪江中上游河段。
薄鳅
地方名:扁担鳅
生态习性:小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激流的卵石缝隙间,常见体长-毫米。
标本采自楠溪江中上游河段。
温州光唇鱼
地方名:石斑、溪斑
(这种鱼在楠溪江很常见)
生态习性:喜栖息于水清流急之溪流中
标本采自楠溪江中上游河段。
马口鱼
地方名:大头浪
生态习性:小型溪涧鱼类。肉食性鱼类,性凶猛贪食,1龄即可性成熟,繁殖力强,4-6月产卵。
标本采自楠溪江中上游河段。
“上海海洋大学钟俊生教授对《楠溪江鱼类图谱》的评价: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水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日益重视,但以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基础性调查为多,以县级基层一线渔业工作者为主开展渔业资源调查的甚为罕见,出版县级流域的鱼类图谱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本图谱的作者,所采集的95种鱼类包括溪涧型、河口型及涧游型,所拍摄的鱼类照片栩栩如生,描述了各种鱼类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直观生动,具有科普性和观赏性。本图谱的出版,有助于推动科普教育,也可以为渔业部门提供工具,而且还可以为科研部门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来源:永嘉发布
作者:永嘉网记者柳苗苗
编辑:柠檬
最便捷的民生服务最迅速的热点回应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这里有永嘉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