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少、肉质嫩、味道鲜。”东莞现代渔夫萧劲松昨日告诉记者,他养殖笋壳鱼的事迹,不仅登上了中央电视台,还吸引了国内一大批渔业水产专家聚集东莞。近日,省海洋与渔业厅专门在东莞举行东莞笋壳鱼品牌推广会暨水产品品牌建设培训班。由于省市镇三级大力扶持,东莞笋壳鱼养殖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笋壳鱼养殖面积超过亩,年产值可达3亿元,笋壳鱼也成为东莞知名渔业品牌。无水充氧包装笋壳鱼可活两天据介绍,笋壳鱼原产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骨刺极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一种高档名贵食用经济鱼种。不过,人工养殖笋壳鱼成本高、周期长,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投喂大量鲜活或冰鲜鱼,投喂、水质管理等方面要求都较高,否则可能爆发疾病。因此,养殖风险也特别大。在萧劲松眼里,“笋壳鱼让自己体验了养殖的乐趣。”年,萧劲松认识东莞引进笋壳鱼养殖的先行者陆昌胜。由于舍得花心思琢磨,当时他们在麻涌尝试大面积养殖。“那时的收益非常可观,而且体验到了养殖的乐趣,找到了人生奋斗的价值。”萧劲松坦言,他当时豪不犹豫地放弃别人眼里羡慕的金融行业,转身成为一名都市渔夫。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现在东莞笋壳鱼养殖还掌握了无水充氧包装。萧劲松告诉记者,“利用无水充氧包装技术,笋壳鱼可以存活48小时,今年央视《聚集三农》节目还作了相关报道。通过网络平台,省外普通家庭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品尝到东莞的新鲜活鱼。”在推广会上,东莞笋壳鱼养殖技术和包装技术,吸引了来自全省10多个地市海洋与渔业系统相关负责人以及水产养殖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