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诗经雅中的动物之美
TUhjnbcbe - 2023/5/2 0:10:00
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7321.html


  先秦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接触花草树木外,也热衷于观赏各种鸟兽虫鱼。《雅》中大小雅诗篇共有篇,在《雅》中提及动物的诗篇有54篇,占总数的一半,由此可见,先秦人民对周边的动物有亲近感,各种动物都是他们的审美对象。在《雅》中频繁出现的动物是马,其次是鸟,具体包含《小雅·常棣》的鹡鸰、《小雅·鸿雁》的鸿雁、《小雅·黄鸟》的黄鸟、《小雅·小宛》的鸣鸠(又名斑鸠)、《大雅·早麓》的鸢(即鹞鹰)、《大雅·凫鹥》的凫和鹥等。

这些诗句描写了鸟在空中飞翔鸣叫的姿态,在诗中引用这些鸟类的意象,是想借助鳥类起兴,然后转呈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目的,或是劝说告诫,或是抒发哀怨沉痛的心理状态,或是表达思乡念国之情。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小雅·常棣》),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以鹡鸰起兴,讲述兄弟之间就像鹡鸰一样要互相救助。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小雅·鸿雁》)清代学者方云润认为,这首诗以雁喻人,使者将雁比喻为自己,自叙四方奔走的辛劳。后来,人们常以哀鸿比喻流离的人。还有“黄鸟黄鸟,无集于毂,无啄我粟……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小雅·黄鸟》),这里以鸟起兴,反复表达流亡者思归的情感。


  由此可见,《雅》中对鸟类的描写,通常会在诗篇首段以鸟起兴,之后引出诗人的个人情感。这里的每一种情感表达,都是先民把鸟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且在诗篇中表达的情感不同,选择的鸟类习性、特征、外貌、声色等也各不相同,甚至由于诗人创作时有不同的情感状态,也会使同一种鸟在不同题材的诗篇中的叫声和行动状态有所差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诗人与鸟儿已然是同一个生命体,鸟在诗中的叫声或是行为就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它们不是独立于主体心灵之外的声音,而是注入了主体的感怀情绪,显示出两种不同生命的同一感受。总之,诗人把生活中接触到的动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以此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意境,进而巧妙地运用到诗中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中大量出现的动物还有鱼。从“鱼丽于罶,鲿鲨……鱼丽于罶,鲂鳢……鱼丽于罶,鰋鲤”(《小雅·鱼丽》)和“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小雅·南有嘉鱼》)这两首诗歌可以发现,将鱼作为审美对象,主要是用于宴饮诗篇。

古人的粮食不像现在这样有保障,加上鱼本身味道比较鲜美,就成了古人充饥的食材。同时,鱼的繁殖能力较强,在古人看来有多子多孙的寓意,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也由此产生了对鱼的审美意识,进而把鱼作为赞美的对象写进诗中。把鱼的生殖与人的繁衍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古人对生命繁衍继承的追求,将人与鱼的生命意识融汇在一起。


  另外,《雅》中还出现了鹿这一温顺美丽的动物。《小雅·鹿鸣》中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鹿是一种群体动物,它看到食物会呼唤自己的同伴,人们以此比喻君用美酒佳肴来招待群臣嘉宾一起宴饮,整幅画面呈现出欢快的情调。


  正谓以美物咏美事。诗中用来起兴的审美对象都是先民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将个人审美意识寄托于对象上,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些动物形象不再是独立于审美主体心灵之外的自然物,而是融入了人的主观情感的感怀之声,显示出物与人的生命共感。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经雅中的动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