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攀鲈目下的鳢科(Channidae)被认为仅包括两个现生的属:分布于亚洲的鳢属(Channa)和分布于非洲的副鳢属(Parachanna),二者约在-万年前分离,彼此间不具有分布重合,即亚洲只有鳢属而非洲只有副鳢属。但在年,来自印度的鳢科新属被发表。谜鳢属(Aenigmachanna),一个亚洞穴类群,被认为是鳢科的第三个现生属。
乌鳢(Channaargus)俗称黑鱼或柴鱼,是我国最主要的鳢科鱼类
咕噜谜鳢(Aenigmachannagollum)
在年短短的一年间,谜鳢属从无到有被先后发表了两个新种,其一是模式种咕噜谜鳢(Aenigmachannagollum),种加词指代《指环王》中的洞穴生物咕噜,另一种则是发表稍晚的曼氏谜鳢(A.mahabali),它们都分布在印度,这二者一道构成鳢科下一个全新而不为人知的属别。
咕噜谜鳢(Aenigmachannagollum)
谜鳢是一支特殊的洞穴鱼类,它们在形态上与其他鳢截然不同,圆筒形的鱼体如黄鳝般细长,鱼鳔更短,副蝶骨齿与其他骨骼亦存在一些解剖学上的差异。谜鳢显而易见是鳢科最好认的类群,有眼睛就能看出来不一样,再加上它们生性温和,与暴烈(温和的也温和不到哪去)的鳢属和副鳢属有如水火之别。
曼氏谜鳢(Aenigmachannamahabali)
然而过分的特殊恰恰可能暗示了另一些事情,正如鲇科唯一的八须成员沙氏隐鲇(Kryptoglanisshajii)在发表后不久就被独立成科。在过去的这一天,也就是年9月30日,一篇刊载在scientificreport上的论文将谜鳢正式升格为一个单型科,于是本身也是升级而来的攀鲈目,就此迎来了它的第8个科——谜鳢科(Aenigmachannidae)。
咕噜谜鳢及其骨骼结构
目前,谜鳢科仍只有一属两种,这个在过去的一年曾经刷爆热度的类群在年似乎趋于冷淡,至少在这次建科之前是这样的。基于核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谜鳢是鳢科的姐妹群,而二者的分化时间介于距今1.09亿-万年之间,横跨恐龙的忌日。如此漫长的分化距离已经足以让谜鳢达到科的级别,也确实在许多方面它们都与鳢科截然不同。在遥远的古代,谜鳢的祖先在冈瓦纳古陆起源,它与鳢科分道扬镳后随着北上的印度次大陆与亚欧大陆碰撞而融入亚洲。板块的相连为鳢科提供契机,它很快便向东西南北扩散而去直至覆盖亚欧大陆的东方与南方乃至非洲成为攀鲈目分布最广的科,而谜鳢却选择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它们守在印度的洞穴水系之中,似乎没有向外进行太多的扩张,特殊的环境将它们塑造得与众不同,也让这些不为人知的棘鳍鱼类显得相当神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一年以前,新属的名字被定为“谜鳢”。
攀鲈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左:基干校准,以推测的基干类群作为类群起点;右:冠群校准,以所有现生物种的最近共同祖先作为类群起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