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红楼梦最大的幻灭,
TUhjnbcbe - 2023/6/20 19:42:00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格是多少元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5347.html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是一部分人的希翼,却也是一部分人的梦魇。

岁月磋磨,从恣意的青春,到油腻的中年,你变成自己最不喜欢的模样了吗?

在《红楼梦》贾政的身上,这种感觉尤为感人。

上次我们聊到贾政痛打贾宝玉,贾母提到“你父亲当年”,让贾政彻底灰了心,我们不得不想,17岁的贾政,也曾如此被老爸痛殴吗?

其实贾政宝玉父子,很像。

贾政并不是一开始就刻板、无趣的,17岁的贾政,相信也怀抱理想,热爱诗词歌赋,向往诗和远方,一如朝气蓬勃的少年宝玉。

只是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削平了他的棱角。

很多人都觉得贾宝玉很不该,他不爱学习,不担负家族重任,厌恶仕途经济,三观脱离现实,那我们设想一下,若贾宝玉向现实妥协,会否是第二个贾政?

都说儿子肖父,贾政对宝玉的影响,有我们不容易觉察的渗透。

贾政出场,端着家长的高姿态,要么打宝玉,要么骂宝玉,看宝玉各种不顺眼,就给了我们一种错觉,他不喜欢贾宝玉,但真的如此吗?

第17回里,“大观园试才提对额”,父子二人一番互动,辩论,平时不苟言笑的贾政,竟大笑了十多次。

意外吧?

嘴上数落着儿子的不是,内心却在自豪,这分明是一个傲娇内敛、藏着深情的父亲啊。

来细品父子俩的互动。

游园时,贾政对宝玉说:

“今日任你狂言乱道,方才众人可有使得的么?”

这是什么意思?分明是在给宝玉表现的机会嘛。

宝玉见问,便答道:“都似不妥。”

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

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

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

又命再题一联来。

大家看出来了吗?贾政端着长辈的姿态,表面训斥,实则引导宝玉说出自己的想法,既考校儿子的功底,又给足了他表现的机会。

这是看不上这个儿子,不喜欢他的表现吗?

转眼走到了稻香村,宝玉因得到肯定兴致高昂,等不及抛出“杏帘在望”,笑话客卿用“杏花”,俗陋不堪,众人都称妙,贾政却断喝:

“无知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敢在老先生面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转过头,

又瞅着宝玉道:“此处如何?”

看到这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贾政的表现堪称神转折!

这哪里是不喜欢,分明是太喜欢,但为了避免宝玉骄傲自满,顾全叔叔辈的颜面,才适时端出家长的姿态,但他喝阻宝玉的不礼貌态度,却没有否定儿子的见地,转头又让他说。

你看宝玉是如何回复的?他直接杠上了老爹的意见:

“不及有凤来仪多矣。”

贾政听了道:“无知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哪里知道这清幽气象。”

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

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

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

这一回合,就看得更清楚了,宝玉敢跟老爸直抒胸臆,这其实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品质,而这却是贾政有意给的机会。

贾政这个老爸太用心良苦,看到这儿就明白了,贾宝玉能按着自己的意愿成长,在那个父权至上的时代,当爹的贾政有多难得。

表面是严父,不假辞色,急吼吼非打即骂;实际是慈父,给儿子成长的空间,也给他创造各种机会。试问贾府其他当爹的,谁做到了这一点?

同时,他将宝玉轰了出去,转头又将他叫回来,命再题一联,这分明是表面梗着脖子不服输,心里却已被说服,只是被礼教规矩束缚着,大道理框着,不便明着承认,其实大人们就是在搞虚假。

贾政与宝玉间的父子情深,并不在表面的温情脉脉。那个年代,父权大如天,儿子在老子面前,狗都不如。

你看贾赦一个不如意,就将贾琏打得下不了床;贾珍惹恼了父亲,被直接当贼审;贾蓉更被打骂得没脸没皮,父亲对儿子可以随意践踏,任意压榨,谁跟父亲叫过板?只有贾宝玉。

表面看着,宝玉见老爸如老鼠见猫,实际贾宝玉的成长,自由度极大,要不,他厌恶仕途经济,厌恶四书五经,贾政真要管制,他如何能躲懒?

贾宝玉敢阳奉阴违,敢坚持自己,这不是贾政放水是什么?虽说有老太太护着,但若贾政无意放水,老太太单方面能护得住?

贾政了解自己的儿子,不愿逼他走自己不喜欢的路,顺水推舟罢了。

作为官场中人,贾政在仕途经济里摸爬滚打,早戴上了厚厚的面具,厚得他已忘记了17岁自己的模样了。

稻香村拟对联,宝玉的眉飞色舞,挥洒自如,正是贾政给他创造的,彰显自己的机会,父子俩交心的机会。

你看贾宝玉在父亲面前,旗帜鲜明展露自己的三观,这种辩论,是两个人思想、品味、秉性的交锋,是一种灵魂的交融,这一刻,父子俩说不出的相像,在某些层面,有高度的契合度,17岁的宝玉,何尝不是曾经17岁的贾政?

一个在坚守自己认可的真理,哪怕别人觉得一文不值,一个表面批判,内心折服,因为那个遥远的17岁的贾政,也曾如此挥斥方遒,也曾看重真理真知,只是岁月催人,到而今,只剩下官场这个油腻的政老爷了。

红楼梦所带给我们的文化反思,总在不经意间闪烁光芒。

试问,贾政在痛打宝玉时,是否也看到了当年那个叛逆的自己?

但他发狠要打死宝玉,因为宝玉的叛逆,越劝越发狠时,却在贾母来后,又急又痛、躬身陪笑跪下。

贾宝玉即使跪下,骨子里都是叛逆的,而贾政,却是真诚的,发自内心敬重母亲的。贾政这个板正严肃的人,其实内心很有爱。

还记得有一回,贾政坐在席上,吓得孩子们都不敢说话,直接被贾母赶走,贾政嘟囔什么?他埋怨母亲,爱孙辈的心怎么就不分给儿子一点。

好笑吧,贾政明明白白吃醋,他怎么会是冷心冷情的人?

贾母一句:“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

贾政看着宝玉的惨样,随景生情,就灰了心,他没有想到,父亲当日手中的大棒,有一天也挥舞在了自己手中吧。

当年老子打他,现在他打儿子。人世沧桑,最无情的是时间,它改变了一个人的模样,将我们变成了当初不喜欢的样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多少代父亲教子的金科玉律,到现代依然如此。多少儿子被打着长大,成为父亲后,又打着儿子长大,当初如何痛恨这种行为,而今也依然如此当着老子。

人生就是某种诡异的重复,这也是《红楼梦》给天地人生设置的,宏大而残酷的悖论,人生最大的幻灭过程,这是比家族败落更难以阻挡的,一种自然而然被消解的幻灭,谁也逃不脱,因为没有人会永远停留在青春年少。

或许,这一刻贾政承诺不再打儿子,是内心升起的一种轮回的悲悯吧。

或许,宝玉不出家,在现实中妥协,会成为第二个贾政吧。

或许,人挣不脱的命运,就是时间流逝,带走曾经的追求向往,带走心中的诗和远方,慢慢接受自己变成曾经讨厌的模样吧。

长大后,我竟成了你。

这其中的幻灭,才是让人最灰心绝望的。

那些曾经的青葱年少,都会被油腻代替,那些梦想的诗和远方,都会被现实的体制化覆盖,那些我们儿时所坚守的,却很可能被未来的我们亲手摧毁......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多么痛的领悟。

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贾宝玉开始就看到了本质: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当我们领悟了人生的幻灭过程,再来看这段话,还会觉得它只是在说女孩儿吗?

《红楼梦》所展示给我们的,人性美的存在状态和幻灭过程,或许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阅历、和痛才能读得懂。

End图/网络#红楼梦#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红楼梦最大的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