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快来看是哪个美女令曹植爱而不得
TUhjnbcbe - 2023/6/22 20:58:00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06061.html

撰文

Eva

我们不一定读过《洛神赋》,但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已能表述一二。顾恺之的画作,以“传神”为后世称赞。

中国画,善于营造意境。观者常常感慨:虽然知道眼前的是名作,可看不出到底想表达什么。中国国画注重写意而不是写实,所以没有身处当时的时代环境,就能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意境。

国画中有不少意向,大致等同于西方绘画中的图像符号,不同的物品、色彩、构图,会对应特定的意思,用来渲染情感、传达精神等。除了专业画家之外,也有不少文人士大夫具备很高的艺术造诣。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其实,国画中也有一些固定的表达手法,有些图案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只要了解这些常见的图案意象,你也能看懂国画之一二。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依照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的,描述了曹植和洛神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

《洛神赋图》是许多经典画作的源头,它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后世许多图案的意象,都是从这幅画借鉴而来。说起《洛神赋图》,就不得不提它的作者顾恺之。这位东晋时期的画家,被大家称之为“画祖”。和他同时期的一个人,我想大家都很熟悉——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画祖和书圣,两人齐名,由此可见这幅画影响之大。

《洛神赋图》采用了卷轴的展现形式,看画的过程就像连环画,情节环环相扣,故事娓娓道来。在色彩方面,冷色和暖色的对比,分别体现了画面人物内心由平静转为紧张、怅然直至怀念的情感波动。

人仙相恋,自古以来结局都很悲伤,曹植和洛神也不例外。可以说,《洛神赋图》画出了曹植灵魂深处求而不得的痛苦。

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明皇在安史之乱逃到四川,李思训(一说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中就画了这个“滚地马”来表现路途的艰难。甚至元朝的大画家赵孟,还专门画了一幅《滚尘马》,来展现马旅途中的姿态。

李思训(一说李昭道),《明皇幸蜀图》赵孟,《滚尘马》

画面第二部分,曹植站在洛水边上休息,看见水中的女神,一见倾心。虽然他内心很激动,但是他还是要保持着他作为王侯的威严,所以画面中就出现了他张开袖袍,由两边侍女拽着的景象。

这是国画中的另一个经典意象,“王侯摊”。表明画中人的威严气质。

唐朝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皇帝以“王侯摊”这样的形象出现的。在莫高窟的《帝王说法图》里,也能看见帝王这个意象,这个经典的帝王姿势还是很常见的。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莫高窟,《帝王说法图》

画面第三部分,是洛神站在水中央,手持羽扇,凌波而立。曹植用几句话来赞赏洛神的美貌:“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皎若太阳升朝霞,琢如芙蕖出渌波。”

洛神在各处嬉戏,她的衣裳换了好几套,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由此可见,她也倾慕曹植这位大才子。两人相知相爱,成就了一段佳话。

如此伟大的爱情,顾恺之是如何烘托它的呢?

画面中可以看到,天上有云神吞云吐雾,地上水神让波浪变得平静,半空中黄河河伯在击鼓庆祝,还有人身龙爪的女娲在空中高歌。

这种“众神”或“众鬼”加持的方式,也是国画中的经典意象之一,以此来歌颂不平凡的人和事。

宋画第一人,李公麟,就曾在他的《西岳降灵图》中画了这种加持的情景。

坐在画面中间的是西岳大帝,他下凡化为人间王侯,大家注意看,左上角有两个“鬼面人”,以此突出西岳大帝身份的不一般。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莫高窟里有幅画叫《夜半逾城》,画的是释迦摩尼。他年轻的时候是个住在城里的王子,有一天他下定决心要离城,出去修佛。所以当他骑着马跨过城墙的那一刻,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刻。

画面中,释迦摩尼的马由4个大力神加持,腾云驾雾,以此来表现这件事的不平凡。

莫高窟,《夜半逾城》

画面第五部分,洛神要乘坐六龙云车离开,凄美基调由此展开。

车辆,这也是国画中的一个意象。

古代的车辆是有等级制度的,皇帝才乘坐六马车,曹植乘坐的是四马车,洛神是六龙车,左右还有文鱼、蛟龙、双头神兽保护,可见洛神身份之高贵。

画面第六部分,曹植在船上,手拿洛神留下的羽扇,追赶洛神的云车。船下浪涛翻腾,既表明船速之快,也形象地突出了曹植不平的内心。

曹植回到岸上,伤心欲绝,夜不能寐。怎么知道他夜不成寐的呢?首先他的衣服换成了睡衣,其次他的旁边有一对燃烧的高烛。

蜡烛,这也是国画中的一个意象,用来表示时间。夜晚的时候,总不能把画面画得黑漆漆的,所以画家会画上一对蜡烛,表示深夜。

比如《韩熙载夜宴图》中,画面明亮,可时间的却是夜晚,画家也是用蜡烛来表现的。还有唐伯虎的《陶榖赠词图》,画中的陶榖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即使是夜晚,也要点着蜡烛听小曲儿。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唐伯虎,《陶榖赠词图》

《洛神赋图》最后,曹植不得不离开,他频频回头,期望着再见洛神一面。如何表达他对洛神的思念?画面中,即使舟车劳顿,曹植依旧紧紧握着洛神留下的羽扇,从不离手。

这个画卷结尾,有个很重要的意象:回头看。既是对前面画卷的总结,也是和观众的挥手告别。顾恺之的这个结束画卷的方法,也被后来的很多画家借用。

唐朝周昉的《挥扇仕女图》最后一卷,失败的仕女靠在梧桐树上,回头一看,画卷结束。赵孟的《浴马图》中,牧马人西关一边穿鞋,一边回头看,画卷结束。

周昉,《挥扇仕女图》赵孟,《浴马图》

《洛神赋图》反映了中国绘画的两大进步:第一,连续性图故事的成熟,其中同一人物在画中反复出现;第二,风景画艺术的发展,画中的山河树木不再是鼓励的静物,而是作为连续性故事的背景。它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将连续的故事情节安排在全景的画面中,使得画面局部在成为独立故事情节的同时,整体画面亦能构成一幅宏大的场景。

1
查看完整版本: 快来看是哪个美女令曹植爱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