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道教一直讲究四不吃,三不问,为何有些
TUhjnbcbe - 2023/7/26 22:22:00

在中国的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有文物历史,还有宗教信仰。道教可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具有一套完整的文化理论。

作为一个在中国流传千年文明的宗教,道教中也蕴含一些哲理性名言,其中道教就提出来了有四不吃,三不问的说法,甚至都成为道教修行者要遵守的戒律了。

一、道教中动物的含义

这四不吃,值得是牛、狗、乌鱼、鸿雁的肉不吃,这四种小动物在古代可是有着一定的含义。比如牛,在古代不仅是种地耕田的一把手,而且还是吃苦耐劳的形象。

道家的经书上经常出现对于牛的夸赞,其中提到牛,都是在说牛一直耕种,任劳任怨,没有休息的时候。

所以道教不会吃牛肉,因为牛是有功劳的。而且道教的老子在出函谷关的时候,坐骑就是青牛,所以牛在道教的地位可以说是很高的。

除此以外,狗肉也不吃,因为狗一直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他忠诚勇敢,一心为主人,所以道教也不会吃狗肉的。

而且要是吃狗肉的人,在道教中就会认为是不忠不义的人。

二、四不吃

乌鱼这种动物很早之前就出现了,虽然它不是哺乳动物,但是乌鱼也是具有一定高尚品质的,在道教人眼中,乌鱼在产卵的这段时间,眼睛昏花,看不清食物。

而小乌鱼就会主动游到妈妈的身边,为了母亲甘愿充当食物,只是希望母亲能够活下去。这种行为在道教眼中就是无私奉献的行为,同时也代表着孝顺。

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所以不会食用乌鱼。

鸿雁也是道教人不会吃的,自古以来,鸿雁就是传递信件的信使,但是它也有另外一种身份,爱情大使。

据说鸿雁一生一世只爱慕一个人,不会变心,为此这种对待爱情忠贞不渝的鸿雁成为了道教眼中的神鸟,所以道教的人绝不会吃鸿雁。

由此可见,对于道教的四不吃,背后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顺、忠贞、忠诚、善良的品质,所以道教的人是不会吃它们的。

三、三不问

除了有四不吃,道教还有三不问,就是不问年龄、不问俗事、不问籍贯。

因为在道教中,信道的人都是靠天赋,有的人年纪轻轻却对道教已经大彻大悟,有的满头白发,可能才理解道教。

所以在道教中,是不会询问年龄的,毕竟年龄并不代表着对于道教了解的深浅。

而俗事就是尘世间的事情,都说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很多人身处红尘之中,眼中可能有功名利禄、可能有家庭美满。

但是选择道教的人,基本上无欲无求,曾经经历过什么,才会让一个人眼中的欲望消失。这种事提一次,痛一次,所以道教的人不会问俗事,一是不会再次提起伤心往事,二是不提不会生烦恼,否则会阻碍修行。

至于籍贯也不问,就是因为每一个修道的人,都认为自己已经离开红尘纷扰,是一个出世人。曾经自己经历过的,都是人生中必走的一段路而已。

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让他们追求的是山水之间,所以道教是不会询问一个人的籍贯的。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流派,道教从始至终都贯彻着中国历史文化,并且道教也都是统治者十分认可的宗教。

道教都是仙风道骨,他们通过戒律、修持等方法驻守本心,其中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从道教的四不吃、三不问中就可以看出来,道教的大多数文明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两者这件有着牢不可破的关系,这也是道教的一种传承所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教一直讲究四不吃,三不问,为何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