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将近尾声,不少初五之前就返程的朋友们,在搭上去火车站的士车那一刻,就被一片浓郁的乡愁笼罩了。
自带想家气息时,左手边喜欢搭话的司机大哥也长得比平时亲切。
当然,众多吃货心里最惦记的,还是爸妈那几道香味馋人的拿手好菜。
▲汪曾祺画家常菜
汪曾祺
文人汪曾祺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资深吃货。
他能下厨房烹饪一手好美食,
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吃的文化,
以及每道菜用什么料、怎么做,描绘得头头是道、饶有风味。
春节假期即将收尾,就让我们跟随这位有趣的老先生,再来一席鲜美水灵的家乡味大餐吧。青·无竹令人俗:1.拌萝卜丝
除了生嚼,扬花萝卜也能拌萝卜丝。萝卜斜切的薄片,再切为细丝,加酱油、醋、香油略拌,撒一点青蒜,极开胃。小孩子的顺口溜唱道:人之初,鼻涕拖。油炒饭,拌萝卜。油炒饭加一点葱花,在农村算是美食,所以拌萝卜丝一碟,吃起来是很香的。萝卜丝与细切的海蛰皮同拌,在我的家乡是上酒席的,与香干拌荠菜、盐水虾、松花蛋同为凉碟。北京人用水萝卜切片,汆羊肉汤,味鲜而清淡。
汪曾祺画作:《吾乡有红萝卜白萝卜无青萝卜》
2.香椿拌豆腐
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可久烫,久烫则豆腐收缩发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3.茄子酢
茄子切细丝,风干,封缸,发酵。我很怀疑这属于古代的菹。“菹”,郭沫若以为可能是泡菜。《说文解字》“菹”字下注云:“酢菜也”。我觉得可能就是茄子酢一类的东西。中国以酢为名的小菜别处也有,湖南有“酢辣子”。古书里凡从酉的字都跟酒有点关系。茄子酢和酢辣子都是经过酒化了的,吃起来带酒香。
4.鸡土从
昆明菌子种类甚多,如“鸡土从”,这是菌之王,但至今我还不知道为什么只在白蚁窝上长“牛肝菌”。“青头菌”,菌盖青绿,菌丝白色,味较清雅。味道最为隽永深长,不可名状的是干巴菌。这东西中吃不中看,颜色紫赭,不成模样,简直像一堆牛屎,里面又夹杂了一些松毛、杂草。可是收拾干净了撕成蟹腿状的小片,加青辣椒同炒,一箸入口,酒兴顿涨,饭量猛开。这真是人间至味!
汪曾祺画作:《南人不解食蒜》
红·无肉令人瘦:一、狮子头
狮子头是淮安菜。猪肉肥瘦各半,爱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要“细切粗斩”,如石榴米大小(绞肉机绞的肉末不行),荸荠切碎,与肉末同拌,用手抟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锅略炸,至外结薄壳,捞出,放进水锅中,加酱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汤放入深腹大盘。狮子头松而不散,入口即化,北方的“四喜丸子”不能与之相比。二、红烧肉
东坡肉其实就是红烧肉,功夫全在火候。
先用猛火攻,大滚几开,即加作料,用微火慢炖,汤汁略起小泡即可。东坡论煮肉法,云须忌水,不得已时可以浓茶烈酒代之。完全不加水是不行的,会焦煳粘锅,但水不能多。要加大量黄酒。扬州炖肉,还要加一点高粱酒。加浓茶,我试过,也吃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味道。
汪曾祺画作《鸭》
三、腌笃鲜
上海菜。鲜肉和咸肉同炖,加扁尖笋。
四、塘鳢鱼
塘鳢鱼亦称土步鱼。《随园食单》:“杭州以土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虎头蛇即虎头鲨。这种鱼样子不好看,而且有点凶恶。浑身紫褐色,有细碎黑斑,头大而多骨,鳍如蝶翅。这种鱼在我们那里也是贱鱼,是不能上席的。苏州人做塘鳢鱼有清炒、椒盐多法。我们家乡通常的吃法是氽汤,加醋、胡椒。虎头鲨氽汤,鱼肉极细嫩,松而不散,汤味极鲜,开胃。
汪曾祺画作《螃蟹》
小食·若要不瘦又不俗:炒栗子
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
看完了汪曾祺老先生的吃货食单,
你想起了家乡的哪碗菜呢?
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