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鲤鱼在道教中特殊地位愆之行
TUhjnbcbe - 2024/3/8 17:56:00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食用鲤鱼了,由于鲤鱼的颜色美丽、体肥味美,因此在春秋时期的陈国甚至形成一种吃鲤鱼的风气,并且成为当地人的珍贵礼品。

《诗经·陈风·衡门》:“豈其食鱼,必河之鲤?豈其娶妻,必宋之子”。

可见当时陈国民众对于鲤鱼的热爱,且认为食用鲤鱼必得要食用黄河中的鲤鱼才是最好的。并将鲤鱼与当时的贵族相提并论,就连孔子也因为生下儿子,而收到鲁昭公所送的鲤鱼,这才有了了“孔鲤”这个典故的由来。

鲤鱼与道教关系的连接发生在汉朝时期,在西汉刘向著作的《列仙传》中关于仙人乘座鲤鱼的记载,其中就提到琴高及子英乘坐鲤鱼飞升成仙的故事。

此后,鲤鱼就与道教有了不解之缘,也因此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得道成仙的标志,就连东晋著名玄学家葛洪葛仙翁也不能免俗,他在《抱朴子·对俗》就说道:

“夫得道者,上能竦身于云霄,下能潜泳于川海,是以萧史偕翔凤以凌虚,琴高乘朱鲤于深渊,斯其验也。”

加之后世文学者对鲤鱼的极致推崇,并代入龙化鲤鱼的传说,致使后世道教信徒对于鲤鱼有着深厚的信仰情结,并将鲤鱼认为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也因此,在道教中,是不可以食用鲤鱼的。

不仅如此,唐代统治因认道家始祖李聃为祖,故此自称老子后人,因“鲤”与“李”同音,亦被李氏王朝认为祥瑞,因此特地下诏“禁断天下採捕鲤鱼”及“凡捕得鲤鱼必须放生,街市有贩卖鲤鱼者,杖六十”,同时还按照鲤鱼的形状制作鱼符,号令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用来区分尊卑,可见鲤鱼在唐朝的地位有多高。

1
查看完整版本: 鲤鱼在道教中特殊地位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