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洪乔是谁古人为啥会说误付洪乔丨盘点古
TUhjnbcbe - 2024/4/3 8:40:00
苏轼尺牍

康熙三十六年,张潮给远在京师的孔尚任写了一封约稿信,可是很久没收到回信,于是就又写了一封,结尾是:

“昔日亦曾奉渎,迄今未见示,当是前札误付洪乔。”

意思是:过去写的信也曾付之沟渠,这次直到现在未见回信,应该是上封信又错交给洪乔了。

再简单点说就是:上封信准是被谁弄丢了!

之所以不好理解,就是因为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奉渎”,一个是“误付洪乔”。这两个典故其实来源于同一个故事。

苏轼尺牍

01、不称职的信使:洪乔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殷洪乔名羡,东晋陈郡长平人,曾任长沙、豫章(今南昌)等地太守,是魏晋风度代表人物之一。

故事讲,殷洪乔去做豫章太守时,刚刚走到离都城建康不远的石头城,就将别人请托捎带的书信全部投进水中(即张信中的“奉渎”),并且说了上面一番话。

我们现在把洪乔理解为不负责任的捎信人是不错,可故事的本意却是为了表现那种任诞自适、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的。

就像《世说》中的另一个人物王子猷,雪夜忽忆戴安道,结果到了人家门口就返回了。

王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和殷的“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恰成对语,表现的同是一种不为物役、不为情羁的自由精神。

王子猷雪夜访戴图

尽管如此,洪乔这一人物在前人笔下一直是作为“坏典型”存在的。

——因为在“车、马、邮件都慢”的“从前”,几乎没有人能做到“物我两忘”,他们还是要把思念、牵挂与另一些需求寄托在那条漫长的邮路上的。

所以,殷洪乔每每被人提及:

晚唐陆龟蒙:“欲寄一函聊问讯,洪乔宁作置书邮。”(《逆友湖上》)

南宋赵蕃:“再拜谢洪乔,沉浮问水滨。”(《寄范建康》)

元代朱希晦:“谁怜杜老常为客,我怪洪乔不致书。”(《寄周廷石》)

连许广平致鲁迅的书信中都有:“六月六日发去一封信,不知是否遇了洪乔?”(《两地书》)

鲁迅致许广平

正因邮路艰难,更显书信中尺言寸语的珍贵。

02、神奇的通讯工具:鲤鱼与鸿雁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汉《饮马长城窟行》)

汉代的信封(函)是两片刻成鲤鱼形的木片,信则夹在中间,一般为一尺长的绢帛,即“尺素”。

用“烹”写打开信函,有着热切的情味,与后面“长跪读素书”的情状、“加餐饭、长相忆”的情语洇染成浓浓的思恋,很能感染人。

从《饮马》始,鲤鱼、尺素就成了书信的代名词,千古不易。

画框中左为东晋双鲤造型(砖雕)

用鸿雁代指书信大概比鲤鱼还要早,最早可能源自《汉书》苏武传。

苏武被匈奴扣留数十年,守节不移。汉昭帝即位后,得知苏武还活着,就向匈奴要人。汉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猎时,射中了一只雁,雁足上系有帛书,写着苏武他们在荒泽中。单于大惊,只好放回了苏武等人。

当然,雁足系书只是汉使为骗单于而编的故事,并不是真的,可是,慢慢地汉地百姓也被这神奇而浪漫的想像“骗”到了,于是“鸿雁”、“飞鸿”、“雁足”等等一起成了书信、信使等的代名词。

当代范曾《苏武牧羊图》

从此,诗人们笔下多了很多充满温情的意象。

南朝王僧孺《咏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北宋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元关汉卿《大德歌》:“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

当代林存安《折梅图》

03、独特的“信件”:一枝梅

南朝盛弘之《荆州记》:

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汝谔在《古诗解》中则说:“晔为江南人,陆凯代北人,当是范寄陆耳。”

可是不管是陆寄范,还是范寄陆,说明通过信使(驿使),不仅可以寄尺牍、彩笺,还可以送实物,且是那么雅致的实物。

折梅从此亦成文化典故。

唐杜甫:“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王十七侍御……》)

北宋秦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

钱惟演:“陆凯传情梅暗落,韩凭遗恨蝶争飞。”(《咏絮》)

南宋陆游:“梅驿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蓦山溪》)

……

洪乔、鱼雁与梅花,在中国千年诗史,万里乡关中传递着温情与雅致的情思,让后人思也悠悠,梦也悠悠。

当然,除了文化史、文学史上的典故,更多普通人的书信故事也被考古发掘而出,同样温馨感人。

央视曾有一个专题片中讲述了很多普通人掩藏在简牍与尺素中的故事,越过千年,那质朴自然的情思也能扑面而来。

唐代《二娘子书》

这些,悦华想另辟专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洪乔是谁古人为啥会说误付洪乔丨盘点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