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乃我国的本土宗教,创始人张道陵被奉为道教的教祖。道教的教徒也有着诸多的规定,在饮食文化上一直也素有道教四不吃的规矩。那么究竟有哪四不吃呢?其缘由又是为何?今天就“道教四不吃”做一个浅析,让更多的人对道教的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不吃:牛
民间流传,道教不吃牛肉,是因为道教鼻祖老子过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广传于世,方时的坐骑是青牛,所以自然和道教的教徒不吃牛肉有些关联。另外一层含义,牛是古代人们农耕的最得力助手,一辈子吃草,挤出的是奶,并且帮助人们辛勤耕耘劳作,任劳任怨,最后奉献出自己的皮肉,乃是大忠之生灵,也说明了牛的踏实、勤劳、忠良的品德,所以修道之人不吃牛肉。
第二不吃:乌鱼
“百善孝为先”这一说法在人心中已根深蒂固。那么,这又和道教不吃乌鱼有什么关联呢?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乌鱼在产卵之后,由于消耗掉大量的体力,身体遭到根本性破坏,导致两只眼睛昏花,只能坐以待毙。这个时候,小乌鱼仔就会主动游到老乌鱼的嘴里,以身投喂,堪称大孝之道。所以,道家认为,乌鱼因其“孝”的行为乃天地大德,固不可食也。
第三不吃:狗
自古流传一句俗语:“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狗是非常通人性的一种动物,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养。并且,狗如果认定了一个主人,即便是贫寒之家,一辈子也不离不弃,对人的忠诚也是其他动物不可比的。道教认为,正是因为这种尽忠尽义的美好的德行,所以不可吃。
第四不吃:鸿雁
鸿雁是非常痴情的动物,彼此成对之后一直不离不弃,也总是成对出行。雌雁产子时,雄雁在旁边守护,寸步不离,遇到敌人来袭,雄雁则奋起反抗保护雌雁。如果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不会再与其他鸿雁同飞,选择孤独一生,直至死去!所以,道教认为,鸿雁的节是人类值得学习的榜样,固不可食。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忠孝节义看的特别重要,不论是道教修行之人,或是常人君子,生活中均应该遵循大义,修身养德,坚守原则,这也是一种善良的抉择…
柯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