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有多少场由于天灾人祸而导致的粮食歉收进而引发的农民起义?
而在史书上,也有许多五谷不分的王公贵族们在面对挨饿的农民们都会产生不解,既然没有米饭吃,农民为何不会去吃肉,不会去吃鱼呢?
这当中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法国王后在面对大臣时所提出的调侃了:既然百姓都没有面包吃了,为什么不让百姓去吃蛋糕呢?
回头再看这句话,我们固然知道这只是王后脱离民众的生活腐败的又一桩罪证,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在饥荒时,人们不会去捕鱼吃呢?难道是鱼肉太腥了,人们都不爱吃吗?
捕鱼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
在某些自小生活在海边长大的人看来,捕鱼只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罢了,从小到大他们家的餐桌上也不会缺少海鲜,对于他们来说,捕鱼确实能成为填饱肚子的一种方法。
但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海边,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渔民一样掌握熟练的捕鱼技巧,更何况,捕鱼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对于想通过捕鱼作为填饱肚子的唯一手段的人来说,他天然就必须满足以下几种条件。
首先,作为捕鱼不是钓鱼,钓鱼都需要一根吊杆,那么捕鱼自然也需要渔具吧?起码最基本的渔网也是要有的吧。
其次,捕鱼也不是钓鱼,钓鱼只需要在靠近河边的地方随便找个落脚处便可,但对于一个渔民来说,对于一个将捕鱼作为谋生唯一手段的人来说,他就不能只停留在岸边,他需要一艘船,哪怕只是一艘简陋的小船。
如果这个渔民想要去风浪更急的水域去作业,那么一艘简陋的小船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那么,他就需要足够的资源、财力去打造一艘更为可靠、更为昂贵的大船。
有了船之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一艘大船不是一艘小舟,它需要更多的人手,而且还是要掌握一定渔业技巧的船员。
好了,船有了、人也有了,是时候出海捕鱼了,那么捕到鱼后,是不是就需要足够的盐来对鱼进行保鲜呢?有人说不就是盐吗?海上多得是?
没错,海上的盐确实是多得是,但不要忘记古代的盐铁专营的背景,到这时候,你面对捕到的鱼就必须做出选择了:是保住自己的肚子呢?还是保住自己的脑袋呢?
鱼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鱼群也是天生地养、需要时间再生的。
和大家举一个例子,我的爷爷曾经就在过去的某段时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捕鱼技巧,成功解决了当时家里缺粮的问题,也得以我的父亲健康地长大、结婚生子、有了我。
但我的爷爷,首先是一个人独占了一个废弃的水库,在没有其他人的干扰和竞争的情况下,还要每天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保证每天捕抓到了几条鱼给家里补充口粮。
就这,在几个月之后,由于爷爷的天天捕捞,水库里面的黑鱼也变得越来越少,慢慢地再也无法靠捕鱼解决一大家子的口粮问题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篇名为《金色的鱼钩》的课文,在课文中的那个聪明、手巧的班长,为了不让自己班上的战士受饿,用手头的一切工具做了一个鱼钩,希望能通过捕鱼来解决口粮问题。
可故事的结尾大家也都知道,班长还是饿死了,死在一个水源充足、鱼群不缺的地方,可见捕鱼的难度有多大。
在很多野外生存节目里,往往钓鱼抓鱼是最耗体力,收获也最小的,那些还都是野外求生专家,他们都如此,更何况普通人了
所以你说,大饥荒时候人们为什么不捕鱼吃?因为捕鱼难度超出你的想象。至今在许多地方的风俗中,宴会上鱼都是后面比较尊贵的菜。在现代大规模人工养殖以前,吃鱼真不是一个免费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