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传说中的生物,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普遍的说法是人们根据牛头、鹿角、蛇身、鱼鳞、马鬃、鹰爪等多种动物的特征组合起来,就成了传说中的龙了。
当然不同国家传说中的龙形象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西方国家中的龙,则多指作恶的怪兽,形似恐龙,但有双宽大的蝙蝠翼。
而我们口中的龙则是长蛇般形态,体型庞大,能腾云驾雾,是瑞兽、神兽,是江海河流的主人,司掌行云布雨。
东方龙的形象龙的存在与否,一直都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曾经的“营口坠龙事件”传得沸沸扬扬,不过就目前的科学研究及化石发掘情况来看,无论是西方龙,还是东方龙,都是虚构的生物。
要说现实中哪种动物长得最像东方的神龙,毫无疑问就是洞螈了。早先信息传递还不够发达时,洞螈还一度被谣传为幼龙,而事实上它只是一种两栖类动物,通体呈灰色、粉红色,主要栖息在地下水脉的岩洞中。
洞螈印度有怪鱼,神似东方龙
随着科研的继续发展,人们在印度南部的地下水域中发现了一种怪鱼,它在某些方面上,甚至比洞螈更像东方龙。
这种鱼身体细长且布满鳞片,背部和腹部都有“加长”版的鱼鳍,而尾部则呈火焰状,与传说中神龙尾极为相似,整体来看,除了头部像鱼及没有四爪之外,浑身都透露出龙的神韵,这也难怪发现它的科学家说:“所有看过照片的人都说它像极了传说中的龙”。
咕噜谜鳢这种怪鱼主要栖息在印度南部的西高止山脉上一些多孔洞的含水层里,是一种地下鱼类,基本上极难发现它们,只有当下大雨洪水泛滥的时候,它们才会被冲出水面。
其实这种怪鱼的发现,可追溯到年,当时印度社交媒体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印度喀拉拉邦渔业的研究员拉杰夫·拉格万的注意,因为那篇文章上的配图中,就出现了这种怪鱼,是印度一居民在自家院子的井里发现的,而这些井抽取的正是地下水,难免会混入地下鱼类。
后来吸引了更多科学家前来调查研究,终于确定了这就是一个新的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咕噜谜鳢(lǐ)”,发表在《动物学分类》杂志上。
咕噜谜鳢值得一提的是有科学家估计,印度南部的西高止山脉附近,大约有万口井,这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影响栖息在那里的生物。
咕噜谜鳢,名字来源于《指环王》
咕噜谜鳢,正如它的外形一样,听起来也十分奇特。其实这个名字来源于《指环王》中生活在地下的角色“咕噜”,与生活在地下水域的怪鱼十分贴切。
《指环王》中的咕噜起初根据外形及一些特征,人们将咕噜谜鳢归类为鳢科,毕竟它与乌鳢、月鳢等鳢科物种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
后来科学家们对这种鱼进一步解剖及遗传学研究时,发现它与现代鳢科鱼类差异较大,已经不能归为一科了,于是科学家们为其创造了一个新的鱼科,命名为谜鳢科。基因分析显示,早在1.2亿年前,鳢科与谜鳢科就已经发生分化了。
鳢科常见鱼类——月鳢咕噜谜鳢与其他鳢科鱼类相比,不仅鱼鳔更小,身上的脊椎骨和带肋骨也更小,这与一些史前鱼类的特征类似,所以咕噜谜鳢亦被科学界称之为“活化石”。
发现咕噜谜鳢并为其设立新科时,该科还只有这一个物种,但之后又有科学家根据标本发现了另外一种谜鳢科鱼类,命名为“曼氏谜鳢”,所以迄今为止,谜鳢科已经有两个物种了。
当然后续还会不会发现更多谜鳢科的物种,这个我不敢妄下结论,毕竟从“天圆地方说”,到现在的“人类探月”,科学一直在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一直在继续,我相信只要地球上还存在这类生物,被发现就是迟早的事儿。
浑身红棕色且有眼,异于地下鱼类
一般来说,生活在地下水域或者洞穴里面的物种,由于常年见不到阳光,基本上都通体发白,眼睛也逐渐退化,或者干脆这一特征就消失了,毕竟在极度黑暗的环境里面,眼睛的用处不大。
但是咕噜谜鳢的发现,颠覆了人们的这一认知,因为它不仅不是白色,反而是亮眼华贵的红棕色,这让它们看起来更像龙了。另外,咕噜谜鳢还长有眼睛。
至于咕噜谜鳢为何会长出这些与地下生物完全不一样的特征,目前科学研究还尚不能解释清楚,专家认为可能是它们并不完全生活在地下。
鳢科鱼类,大多都有一个叫“鳃上器”的结构,能够帮助它们脱离水面呼吸空气,乌鳢也正是凭借这项技能成功地扩散到了很远的地方,成为一些国家的入侵物种。
但研究表明咕噜谜鳢并不具备这个结构,也就是说它们是无法直接呼吸空气的,所以为什么在一些未与地表水连接的地下水系里,咕噜谜鳢依旧呈红棕色,且有眼睛?这就很迷了,期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
乌鳢咕噜谜鳢背部和腹部都长有长长的鱼鳍,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富含孔洞岩石的地下含水层里面,空间往往比较狭小,不便于像蛇一样扭动身躯来游泳,于是它们就利用摆动鱼鳍,向鳗鱼一样游动,这极大地缩小了活动空间,便于在地下水域里面穿梭。
目前对于咕噜谜鳢的研究并不多,但它的发现已经让我们感受到惊喜了,继洞螈之外,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动物,长得跟传说中的龙那么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