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沈冬梅、霍艳平中国茶叶学会收录于话题#茶科普30个#茶经3个
七之事(三)
原文
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姊字惠芳,眉目粲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傅巽《七诲》:“蒲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
孙楚《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壶居士《食忌》:“苦茶久食,羽化;与韮同食,令人体重。”
郭璞《尔雅注》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
《世说》:“任瞻,字育长,少时有令名,自过江失志。既下饮,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人有怪色,乃自分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
译文
向上滑动阅览
左思《娇女诗》云:“我家有娇女,肤色很白净。小妹叫纨素,口齿很伶俐。姐姐叫蕙芳,眉目美如画。跑跳园林中,未熟就摘果。爱花风雨中,顷刻百进出。心急欲饮茶,对炉直吹气。”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下半首云:“请问扬雄的故居在何处?司马相如的故居是哪般模样?程郑、卓王孙两大豪门积累巨富,骄横奢侈可比王侯之家。他们的门前经常有连骑而来的贵客,镶嵌翠玉的腰带上佩挂名贵的刀剑。家中钟鸣鼎食,各种各样时新的美味精妙无比。秋季走进林中采摘柑橘,春天可在江边把竿垂钓。黑子的美味胜过龙肉酱,瓜果做的菜肴鲜美胜过蟹酱。芳香的茶茗胜过各种饮料,美味盛誉传遍全天下。如果寻求人生的安乐,成都这块乐土还是能够让人们尽享欢乐的。”
傅巽《七诲》记载:“山西的桃子,河南的苹果,齐地的柿子,燕地的板栗,恒阳的黄梨,巫山的红橘,南中的茶子,西极的石蜜。”
弘君举《食檄》说:“见面寒暄应酬之后,应该先喝沫白如霜的好茶;酒过三巡,应该再陈上甘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
孙楚《歌》云:“茱萸出佳木顶,鲤鱼产在洛水泉。白盐出产于河东,美豉出于鲁地湖泽。姜、桂、茶荈出产于巴蜀,椒、橘、木兰出产在高山。蓼苏生长在沟渠,精米出产于田中。”
华佗《食论》说:“长期饮茶,能增益思维能力。”
壶居士《食忌》说:“长期饮茶,能使人飘飘欲仙;茶与韭菜同时吃,会使人体重增加。”
郭璞《尔雅注》说:“茶树小如栀子,冬季叶不凋零,所生叶可煮羹汤饮用。现在把早采的叫作茶,晚采的叫作茗,或者叫作荈,蜀地的人称之为苦荼。”
《世说》记载:“任瞻,字育长,年少时有美好的声誉,自从过江南则有点恍恍惚惚失去神志。一次饮茶的时候,他问:‘这是茶,还是茗?’当看到别人奇怪不解的神情时,便自己辨别说:“刚才问的是茶是热还是冷。”
《茶经》成书于唐代,其内容丰富,有很多专业用语,一般读者阅读有一定难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沈冬梅研究员与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霍艳平老师针对《茶经》的诵读进行研究,为其注音并进行标准朗读录音,给读者呈现一本大家能顺利阅读的《茶经诵读》读本。
来源:沈冬梅、霍艳平《茶经诵读(修订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往期精彩:
茶科普茶经诵读上茶科普
茶经诵读下茶科普
茶经诵读(上)茶科普
茶经诵读(中)茶科普
茶经诵读(下)茶科普
西湖龙井的品质特色茶科普
一斤碧螺春真的有五万个芽头么?茶科技
几种茶多糖降血糖活性的研究茶科技
茶叶主要特征性化合物抗心血管炎症研究进展茶科普
茶叶中的多糖是什么,有什么功能?茶科普
为什么茶树开花结果却要被茶农嫌弃?
更多茶叶精彩内容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