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饭冠军,酱烧肉末鱼下巴!好吧,就算不是冠军也绝对稳坐前三名,对我来说,这道菜的好吃程度和下饭功力可以跟卤肉焢肉红烧肉不相上下!以一个喜欢吃肉远远多过鱼、而且最爱三层肉的人来说,这样评论一道鱼料理实在很难得,哈哈。重点有三个,鱼的品种(黑鳕鱼),鱼的部位(鱼下巴),还有跟洋葱和肉末一起酱烧的好滋味!看我文章比较久的人可能知道,我最爱的鱼是BlackCod/Sablefish,黑鳕鱼。不过这孩子的身世扑朔迷离,其实并不是鳕鱼这个生物学物种,而属于裸盖鱼。可是........如果说「今天要来煎裸盖鱼」,谁会听得懂啊XD。鱼头这做法最简单,我家隔三差五就吃,不腥还特香,一上桌就吃光
更复杂的是,虽然鱼皮是黑色、英文名中也有黑字,但某些地方称为银鳕鱼,又分为两个可能性,一是对BlackCod黑鳕鱼的不同称呼(譬如说日本),二是把不同鱼种的SeaBass海鲈鱼给混进来了(像本地的大统华超市就是把SeaBass翻译成银鳕鱼,BlackCod翻译为黑鱼)。两种外貌相似,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鳕鱼。海鲈鱼SeaBass体型更大、鱼皮为银色,肉质比裸盖鱼略粗。裸盖鱼BlackCod体重大约两到四公斤、鱼皮呈黑色,主要产于美国阿拉斯加深海域,大部分出口去日本,有名的银鳕鱼西京烧就是用这种鱼。
相较于真鳕鱼,黑鳕鱼油脂度更高,肉质也细致很多,除了以外形判断之外(价格也更高),一入口也马上能分辨出差异,黑鳕鱼有着独特的细腻顺滑口感,味道丰厚带甜,熟了之后一拨就成大片瓣状,就算煮过头也不干柴,大概是最难料理失败的鱼。Anyway,鱼类的学名和俗名是来闹的,还有中文和英文之间的不同翻译、世界各地的不同叫法,真的是超级混乱,哈哈。
接下来的第二个重点,就是这道菜的部位,黑鳕鱼的fishcollar!中文叫鱼下巴,香港人俗称鱼鲛,是鱼头后方、连着胸鳍那块肉。虽然是边角料,却是公认的鱼身上最可口部位,因为肉质最为肥美细嫩,跟鱼脸颊很是相似。像日本餐厅常见的烤鱼下巴,尽管上不了西餐厅台面,但就是比同样鱼种同样作法的整块鱼排好吃。
鱼下巴的肉连在一整块鱼骨上,煮熟之后鱼肉十分轻松就能从骨上分离开来,也没有鱼刺,只有满口香润。我这道是跟港式酒楼学的,菜单上大多叫做头抽鱼鲛,头抽是黄豆发酵之后第一次提炼出的酱油,味道最好等级最高。我最常买的是李锦记双璜醇酿头抽,或是淘大头遍生抽。不过用一般酱油也可以,一样好吃没话说,下饭无极限!
酱烧肉末鱼下巴
材料:
黑鳕鱼下巴—g,5块
猪肉馅—g
姜—5片
蒜头—5瓣
洋葱—1个
酱油—1/2大匙
蚝油—1大匙
绍兴酒—1大匙
砂糖—1/3小匙
乌醋—1/2小匙
麻油—少许
盐巴—少许
白胡椒粉—少许
★1大匙=15ml,1小匙=5ml★
做法:
(1).鱼下巴左右对半剪开,洒点盐和白胡椒粉,有时间就提早几个小时,或是马上用也可以。(这道用炒的比较适合对半分的大小,若烤的话就整块。)
(2).入锅煎到两面金黄,取出备用。(黑鳕鱼油脂高,等下的绞肉也会出油,所以几乎不用放油,先煎皮再翻面。)
(3).同一个锅子先加姜片煸过,再加切碎的洋葱和蒜末爆香。
(4).大火下猪绞肉炒散并且变色,淋入酱油略炒再加绍兴酒。
(5).放入煎好的鱼下巴,并加蚝油、砂糖、乌醋一起翻炒出香气散出,最后放一点点麻油即可。(不用炒很久因为鱼和肉都已经差不多熟了,如果炒的时候觉得太干可以酌量加水,但不要多,最后是酱烧的感觉不是很多汁的炖煮。)
每次烧这道肉末鱼下巴,我都让它一枝独秀、不煮其它重口味的下饭菜,因为会被完全比下去啊,哈哈。摆明了就是只会专情的对着这盘扒饭XD
直接用姜葱去炒再加点酱油也好吃,但加了肉末真的更上一层,而且蚝油的鲜甜味道非常适合炒虾炒蟹炒鱼这些料理。
虽然年纪越大本钱越少,但这道让我愿意不顾一切的吃上两大块肥厚鱼下巴,也必定不知廉耻的配上两碗饭,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