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两条/文
人这一辈子,无论好的坏的,总是别人在说。最后变得做不了自己,也讨好不了别人。
阿同今年32岁,她17岁离家,从那个贫穷的小山村出来打工,如今已经过去了15年。她和老公25岁结婚,最初结婚的时候,两人都是一样地穷,为了省钱,他们那个时候住在最便宜的铁皮房里。
后来,经过打拼,他们终于在这座城市买下了房。那个时候,两人的孩子都已经4岁了。阿同的老公来自农村,和别人家不一样,他们家重女轻男,从小家里都是妹妹受宠。
阿同老公的父母把家里最好的资源都给了小女儿,小的时候是吃的穿的,长大以后就表现在受教育上了。阿同的老公初中毕业后,他父母就不让他读了,说男孩子读那么多书也没有什么用,而家里的小女儿却是大学毕业,哪怕小女儿成绩其实也并不那么好。
甚至他的父母曾经对着阿同讲过,说他们以后是要靠女儿养老的。他们的小女儿从小说话就很中听,但阿同老公是不行的,他从小在家里话特别少,更不会像妹妹一样说好听的话逗父母开心。
但是后来,他妹妹的发展并不如父母预期的那样好。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
说来也怪,阿同那个原来沉默寡言的老公最后竟是靠着做销售撑起这个家的,现在两人的生活也是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阿同和老公当年结婚的时候,为了省钱,没有办婚礼,买房的时候,也全是他们自己出的钱,家里的父母没有分担。他们也是后来才知道,阿同老公的妹妹出嫁时,父母是悄悄给了妹妹8万块钱的。
那8万块钱几乎是她公公这些年在外打工的所有积蓄。
阿同老公和父母从小不怎么亲,阿同和老公在一起后,见他们也没几面。他们后来在城里买房后,婆婆和公公来住过几天,不过很快就回去了。
阿同的公公婆婆一直住在农村的,那是老房子,已经很多年了,本来一共有四间房组成,但这些年修修补补,有两间房已经不能住人了。现在住在那儿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于是便有人问他们:你儿子不是在城里买房了吗?你们怎么不去住啊。
我们又没出一分钱,怎么敢去住呢?她婆婆说。
你们把儿子养这么大,你们老了,赡养你们是应该的嘛!又有老家的人说。
家里那些和父母一辈的亲戚说阿同老公是有了媳妇忘了娘,顺带着说阿同肯定是因为公婆买房的时候没有出钱,所以现在不想养老,真是没良心。
从头到尾,阿同什么还没说。阿同老公的妹妹现在和老公生活得也并不是很好,是不可能把父母接过去住的。
不同的人看同一个问题,站的角度不一样,总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阿同的公婆住在农村,挺大年纪了还要干活,儿子儿媳却住在城里。
这在别人看来,本来就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