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经商近30年的杨小爱,在年回到浙江青田县方山乡的家乡。她小时候,和父母还有另外七个姐妹,一起打理家门前的水稻田,稻田里养着一群鲤鱼,等秋天,稻子收获了,鱼也肥了。她们能吃上一顿美美的鱼肉米饭。
俯瞰浙江青田县方山乡村居美景。浙江省青田县委宣传部供图
早在年前,浙江青田稻农就采用“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农耕方法。年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中国首个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今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有18个,居世界首位。
年7月17日至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举行。这是20年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国组织召开的规模最大、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会议。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风貌。浙江省青田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浙江大学农业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叶明儿,在年时挂职青田县县长助理,彼时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在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倡议,而中国是最早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
年出生在杭州富阳农村的叶明儿,虽然自小熟悉农活,但第一次接触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时候,仍感到有些陌生,“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农业学者,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理解,还停留在农业生产这个层面。”
浙江青田县,人称“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杨小爱家一共十口人,全家分不到十亩地。当地农民希望田间能有更多产出,养活更多人,就利用山间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修渠、引水、种稻、养鱼,在稻作生产过程中总结出稻田养鱼的生产方式。
年7月19日,杨小爱接受媒体采访。受访者供图
叶明儿很快发现了古人开创的“稻鱼共生系统”的运作原理:在水稻里养鱼,水稻可以为鱼类遮阴,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而鱼类可以为稻田除草增肥、吞食害虫,从而稻田不对化肥农药有依赖。
叶明儿告诉记者,当时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非常顺利,“我记得当时,我们提交的文字材料还比较简单,大概一共几页纸。通过后,同事们都特别激动。”
年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认定为全国第一个、世界第一批第一个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门作出批示:“